您的位置: | |
蔡哲茂研究员来我所做学术报告《武丁王位继承之谜》 | |
刘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8-10-07 23:41:17 阅读 次 |
|
图一、蔡哲茂教授正在演讲 图二、演讲现场(右起:王震中研究员、蔡哲茂研究员、宋镇豪研究员) 2008年9月17日上午,著名甲骨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蔡哲茂研究员在历史所进行学术演讲,题为《武丁王位继承之谜──从殷卜辞的特殊现象来做探讨》。演讲由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研究员主持,王震中研究员及其他从事甲骨学、先秦史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学术活动并与蔡哲茂研究员讨论了有关学术问题。以下简要介绍蔡哲茂研究员的学术经历及此次学术演讲会的情况。 蔡哲茂研究员,现年58岁,在学生阶段,曾先后在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甲骨文、金文与商周史,师从台湾著名甲骨学家金祥恒教授、日本著名甲骨学、先秦史专家松丸道雄教授,完成《殷礼丛考》、《中山国史初探》、《论卜辞所见商代宗法》等学位论文,获得东京大学东洋史学博士学位。在30多年的治学生涯中,蔡先生以甲骨缀合为主要工作,拼合600组左右,先后出版《甲骨缀合集》、《甲骨缀合续集》,并对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学者缀合甲骨的成绩做了全盘统计,堪称成绩卓著,他也成为继曾毅公、严一萍后,又一位以甲骨缀合闻名的学者,曾被美国甲骨学家吉德炜称为“不倦的蔡哲茂”。在甲骨文字考释与殷商史研究方面,蔡先生也提出了不少令学界重视的看法,如认为卜辞中从戌从丁、从戌从口俱应释“咸”,亦指成汤,又如提出卜辞中“伊 说到此次演讲,蔡先生怎么会想出这个题目呢。原来,他近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继续缀合史语所收藏的殷墟YH127坑甲骨,经助理协助,拼合了不少龟背甲,在研究其上契刻的卜辞时,蔡先生翻检了大量相关材料,注意到《合集》1823(即《丙》607)这版第一期背甲卜辞中“羌甲”(即《殷本纪》沃甲)、羌甲子“南庚”和“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大胆假设。蔡哲茂先生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说,他最喜欢的是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对于那些缺乏传世文献佐证、深深隐藏于甲骨卜辞蛛丝马迹之中的历史之谜很感兴趣。在无法施展“二重证据法”之时,通过梳理分析地下材料,合理地展开历史的想象。这种方法虽然不太适用于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要体现出良好的学术训练及严密可靠的论证过程),但对于职业学者而言倒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蔡先生如是说,并不代表他不重视文献或随意解释材料,如他认为“伊 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第一期的王卜辞中,同时提及 他又指出,甲骨材料反映的另一个现象是,常见同时卜问羌甲、南庚两位旁系先王,有时还加上“ 目前,“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主人“子”的身份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花东甲骨的发掘者认为子是羌甲、南庚之后。但蔡先生分析《花东》290片“壬辰卜,子 在论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蔡哲茂先生进一步总结说,商代王位继承以传子为主,传弟为辅,但武丁是以弟之子即王位的第一人,殷墟卜辞所见重直系轻旁系的祭祀制度,可能就是为了加强武丁在宗法继承上的合理性而创造的。他还提出,商代政权主要由多子族的“多子”与王族“多生”内外两个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团体所掌握,王族内部的“多生”即王族内族长的支持与否,也对新王继位有关密切关系,并成为一股使王朝稳定、维持的力量。 蔡哲茂先生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在场科研人员的热烈讨论。宋镇豪、王震中研究员对他的治学方法和态度表示赞许,希望年轻学者和研究生要向这样的前辈学习,尽可能做到谙熟甲骨材料、精通学术史、掌握研究动态,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王震中研究员还对蔡先生“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忽视年轻人的学术成果的精神表示钦佩。对于演讲内容,王震中研究员认为卜辞中有时仅称般庚、小辛为父而不称 【附录】蔡哲茂研究员推定武丁王位继承示意图 |
|
本站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首页|先秦史研究室|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挂靠机构|学术动态|学术论坛|学术资源|联系我们|管理中心 电话:86-10-85195827/85195842|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请使用IE6.0浏览|建议分辨率800*6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