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主任:宋镇豪 研究员 | |
先秦史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6-01-26 19:14:45 阅读 次 |
|
![]() 宋镇豪 (Song Zhenhao) 男,1949年1月(旧历1948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社会科研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文献学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评委、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颁发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甲骨学、古文字学及中国上古史研究。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多项。现正主持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A类项目《商代史》(全10卷)的著述,以重建商代史为目标,定位为全方位、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断代专著,涵盖商代史的主要方面。研究思路:一、对传世商史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研究和鉴定,立足于考据和实徵,给出其真正的信史价值;二、全面利用甲骨文、金文、陶文、玉器契刻文字等近现代地下出土的商代文字材料,结合传世商代器物上的文字记录材料,作为商代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三、充分利用当代考古学新材料,把握早商、中商、晚商的发展,进行典型和一般遗址、遗迹、墓葬、文化遗物的分析,从历史学视点详细考察其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综合阐释,深入探究;四、打破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三板块”撰述模式,开创既合乎商代历史事象又展示现代史识的合理可行著述体例,使商断代专史的撰述成为具有前沿性、突破性及前瞻性的新方阵和新结晶;五、强调多学科性,整合甲骨金文学、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人口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学、天文学、古代科学技术史等学科的有效研究手段,集结众家学术研究成果,以获得商代史重建工程的高起点和新认识。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建立国内首批甲骨文商代史研究电脑数据库。中央电视台、中国对外广播及全国多家报刊都有报道。菲律宾《菲华时报》、澳门《华侨报》等也有报道。 专著《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重点科研课题,1996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合著《早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是中华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课题,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合著《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重点科研课题,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合著《古代国家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重点科研课题,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合著《甲骨学一百年》(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课题,学界誉为“甲骨学殷商史里程碑著作”,被台湾同行评为“对于甲骨的研究不但有总结之功,而在若干课题上更有开创的价值”,“它的影响当在下一个世纪逐渐开花结果”;2001年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图书奖、国家图书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郭沫若学术基金奖。 主编《百年甲骨学论著目》(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被评为“极具学术价值的工具书”(台湾《联合报》99.8.27)。先后有《安阳日报》、《河南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中国文物报》、《科学时报》、《寻根》、《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台湾《联合报》、《北美侨报》(美国)、《瞭望》、《殷都学刊》、《考古与文物》、《文物》、《中国文字》(台湾)、台湾《中国上古史研究专刊》、《修美》(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日本)等各种报刊杂志发布有关消息或简评。欧盟《Chinese History: A Manual》(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专门作了介绍。2001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编世纪性大型学术资料文库《甲骨文献集成》(共40大帙,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1年6月21日李铁映院长特致信祝贺该书的首发,赞扬“这是中国文化、学术界的一大盛事。我首先代表中国社科院祝贺这一成就。它是继十三巨册《甲骨文合集》之后,又一四十大帙巨著,对甲骨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热情称赞该书“收集宏富,卷册浩瀚,是大手笔。为甲骨学研究提供了基本齐备的研究资料,必将促进甲骨学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这是学科建设的一个进步,也是甲骨学界以至整个学术界的大事,我代表国家文物局表示祝贺。”全国有20余家报刊先后发表了有关简讯或述评。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社评为2001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图书。
海外讲学及访问经历: 1988年8月17日~9月15日,应日本中国都市研究会邀请访日。 1990年8月25日~9月10日,应日本中国都市研究会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 1997年3月30日~11月19日,应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Science)邀请,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招聘外国人学者身份赴日本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学术研究。 2001年5月30日~6月8日,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黄宽重所长邀请作学术访问。 2001年9月17日~21日,应台湾大学邀请出席“海峡两岸古玉学研讨会”。 2003年10月3日~11月30日,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S.A.)中国研究中心邀请,与东亚语言文化系周鸿翔教授以双方合作之方式,调查编纂该校东方图书馆汉籍文献书目,作学术讲演;又应邀访问堪萨斯城Nelson-Atkins博物馆等。 2004年6月28日~7月7日,应意大利拉韦纳(Ravenna)大学、波罗尼亚(Bologna)大学邀请,出席“文明和复杂政治的出现及其演变过程:中国与西亚之对比”国际圆桌会议及意大利古文化遗址的考察访问。 2005年2月28日~6月19日,应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邀请,于史学系大学部讲授“甲骨学概论”、史学研究所讲授“甲骨文与殷商社会生活”、中文研究所讲授“甲骨文献类目”。
部分学术论著目 一 专 书 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PP.241+2) 1995年5月再版 又《中国全史·习俗史》合订本 约17万字 夏商社会生活史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9月(PP.534+5,图61) 1996年1月再版 约41.9万字 中国真迹大观(全27卷) 北京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京都同朋舍合作出版 1994-1995年12月 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 胡庆钧主编 胡庆钧、廖学盛、彭邦炯、宋镇豪等撰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8月(168-206)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李学勤主编 王震中、罗琨、王宇信、杨升南、宋镇豪撰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480-545) 又再版本 1998年12月 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合著 北京 燕山出版社 1992年3月 中国文化典籍指要 合著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夏文化研究论集 编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年9月(PP.302) 古代国家民主与共和制度 施治生、郭方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P.79-108) 二十六史大辞典(上中下三册) 副主编 北京 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9年1月(PP.2061+452+137) 中国古代饮食史(卷一)·夏商时期的饮食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PP.597) 甲骨学一百年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 王宇信、杨升南、宋镇豪、孟世凯、常玉芝撰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PP.717) 约123.3万字 百年甲骨学论著目 主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9年8月(PP.1596) 256.6万字 甲骨文献集成(共40巨册) 宋镇豪、段志宏主编 马季凡、宫长为、徐义华等编纂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 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PP.747+6+2,彩图50) 52.7万字 夏商周文明研究之四·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王宇信、宋镇豪主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3月(PP.715) 118.7万字 夏商周文明研究之五·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发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宋镇豪、肖先进主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8月(PP.369) 59.9万字 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与王宇信共同编集 文物出版社 2003年9月(PP.413) 约65万字 西周文明论集 宋镇豪、郭引强、朱亮、蔡运章主编 北京 北京朝华出版社 2004年1月(PP.350) 60万字 夏商时期的服饰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 中国服饰通史第二编 宁波出版社 2002年10月(39-85) 约5万字 夏商周文明研究之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王宇信、宋镇豪主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7月(PP.653) 约84万字 二 论 著 甲骨文断片缀合之一例 人文杂志1982年第6期(100-102) 甲骨文九十合书例 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56-58) 释寤 殷都学刊1984年第4期(9-13) 试论殷代的记时制度──兼论中国古代分段记时制度 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殷都学刊增刊 1985年2月(302-336) 甲骨文“出日”、“入日”考 出土文献研究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6月(33-40) 先秦时期是如何记时的 文史知识1986年第6期 先秦史专号(下)(80-84) 又收入《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四) 北京 中华书局 1992年 甲骨文牵字说 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二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6月(65-83) 释住 殷都学刊1987年第2期(19-21) 殷代“习卜”和有关占卜制度的研究 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4期(91-102) 试论殷墟武官大墓的年代和性质 文博1988年第1期(29-36) 谈谈日本古代都城的市制 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162-164)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地理1989年第12期 论古代甲骨占卜的“三卜”制 殷墟博物苑创刊号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8月(138-150) 商代的道路交通制度 历史研究未定稿1989年第11期(26-31) 苏联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考释 与胡厚宣合作 出土文献研究续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12月(10-50) 中国古代“集中市制”及有关方面的考察 文物1990年第1期(39-46,18) 夏末天候灾难与桑多利尼火山爆发事件 文物天地1990年第4期(47-48) 中国上古时代的建筑营造仪式 殷墟甲骨文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专辑 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94-97) 从社会性意义探讨仰韶时期居民的疾病和生死 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5期(79-86) 夏商人口研究 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92-106) 人大复印资料 先秦·秦汉史月刊1991年第10期(20-34) 释 昼 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34-49) 夏商食政与食礼试探 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3期(56-64) 人大复印资料 先秦·秦汉史月刊1992年第10期( - ) 商代的道路交通 华夏文明第三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2月(194-208) 中国上古日神崇拜的祭礼 西周史论文集(下册)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1008-1018) 商周干国考 东南文化1993年第5期(53-66) 商代“邑”区划形态考察 河洛文明论文集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年7月(190-215) 甲骨文书学发展简说 中日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4年3月(65-72,77) 又殷都学刊1994年第4期(5-11) 商代的王畿、四土与四至 中国南方青铜器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 南方文物1994年第1期(55-59,48) 商代邑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 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57-65) 人大复印资料 先秦·秦汉史月刊1994年第2期 商代婚姻的运作礼规 历史研究1994年第6期(41-58) 人大复印资料 先秦·秦汉史月刊1995年第3期 商代的巫毉交合和医疗俗信 华夏考古1995年第1期(77-85,13)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信仰礼俗 中国研究月刊(总第1卷第4期)1995年7月号 日本东京(51-58) 商代军事制度研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辑 西安 1995年(13-25,39) 商代の“邑”の区划形态についての考察 收入《中国の古代都市》 日本东京 汲古书院 1995年9月(245-272) 从出土文物看春秋战国时代的服饰(上、下) 文物天地1996年第1期(14-19)、1996年第2期(29-32)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56-61) 又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专辑 北京 燕山出版社1997年3月(396-402) 夏商法律制度研究 夏文化研究论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年9月(149-159) 中国上古酒的酿制与品种 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上)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12月(P.442-447) 甲骨文中反映的农业礼俗 东方学报(京都)第71册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1999年3月(P.294-251) 甲骨文中所见商代的墨刑及有关方面的考察 约7500字 出土文献研究第五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年8月(P.52-58) 考古学集刊15 纪念殷墟发掘七十周年论文专集 考古杂志社编辑 文物出版社 2004年2月(P.189-198) 古史文存·先秦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11月(P.214-226) 再谈殷墟卜用甲骨的来源 三代文明研究(一)——1998年河北邢台中国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年8月(392-398) 殷商王朝甲骨占卜制度的研究 炎黄春秋增刊·炎黄文化研究第6、7期 1999-2000年(P.138-146\91-98) 再论殷商王朝甲骨占卜制度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第1期(P.12-27) Shang Musical Politics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2,no.2-3,Hong Kong,1999. (43-53) 殷墟甲骨占卜程式的追索 文物2000年第4期 迎接新的世纪暨《文物》月刊创刊五十周年纪念专辑(35-45) 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月刊2000年第4期(24-34) 《百年甲骨学论著目》编纂初衷 中国文物报2000年8月23日(3) 论商代的政治地理架构 约1.7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一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10月(6-27) 百年来甲骨文集成性工具书的编纂 约1.4万字 历史文献第5辑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年8月(253-272) 商代玉石人像的服饰形态 约2.2万字 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专辑(II) 台湾大学理学院地质科学系研究报告第33期 2000年9月(713-74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二集 2004年4月(71-108) 殷商纪时法补论——关于殷商日界 约8000字 学术月刊2001年第12期(95-102) 中国文字新27期 台北艺文印书馆2001年12月(17-31)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2年第5期 五谷、六谷与九谷——谈谈甲骨文中的谷类作物 约7000字 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4期(61-67) 又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6期(16-22) 甲骨文中反映的农业礼俗 约3.8万字 夏商周文明研究之四·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3月(P.361-401) 试论商代的纪时制度——兼谈中国古代分段纪时制 约2.5万字 考古学研究(五)邹衡先生七十五华诞纪念文集(上册) 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P.398-423) 中国上古时代的丧葬礼俗 约1.15万字 夏商周文明研究之五·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发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8月(P.256-267) 夏商城邑的建制要素 约2.1万字 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年9月(P.149-168) 试论周初分封和华夏国家社会的形成 约4500字 西周文明论集 北京 朝华出版社 2004年1月(P.1-5)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新出土甲骨卜辞探析 约8200字 孙亚冰、宋镇豪合撰 考古2004年第2期(P.66-75) 商代的疾患医疗与卫生保健 约2.4万字 宋镇豪 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P.3-26) 从甲骨文考述商代的学校教育 约1.1万字 夏商周文明研究之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7月(P.220-230) 三 译 文 早商、夏和商的起源问题(英译中) 张光直撰 华夏文明第一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7月(408-424) 日本收藏的殷墟出土甲骨(日译中) 松丸道雄撰 人文杂志1988年第4期(80-88) 人大复印资料 先秦·秦汉史月刊1988年第9期(49-58) 历史天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英译中) 中国文物报1990年2月15日第3版 《墨子》城守诸篇研究(日译中) 田中淡撰 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1期(112-124) 都市中的理想乡──明清时代的庭院(日译中) 田中淡撰 文物天地1991年第2期(21-22) 胡厚宣氏的商史研究──甲骨学商史论丛(日译中) 白川静撰 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436-474) 日本唐古·键遗址新出土器刻画(日译中) 田中淡撰 文物天地1993年第1期(40-41) 《墨子》城守诸篇再研究(日译中) 田中淡撰 文博1993年第3期(5-18) 甲骨文“星”与超新星的记录(日译中) 成家彻郎撰 宋镇豪、赵丛苍合译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6期(22-29) 四 述 评 读赤塚忠《中国古代宗教和文化》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4期(30-34)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概况 先秦史研究动态创刊号 1983年4月(29-35) 评张光直《商代文明》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6期(25-28) 甲骨文研究 中国百科年鉴(1984)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年(486-487)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概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11期(9-11) 考古新发现与夏商文化 文史知识1985年第5期(106) 先秦经济史研究的回顾 先秦史研究动态(总9期)1985年第3期(8-13) 一九八五年先秦史研究概况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1期(2-9) 新华文摘1986年第5期(80-83)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5)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年12月(210) 先秦 中国古代史学习入门九讲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年3月(49-116) 评介《中国甲骨学史》 书林1988年第4期(28-29) 评《夏商史稿》 史学月刊1988年第4期(114-116) 先秦史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第二篇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10月(35-98) 史学研究·先秦史·史前夏商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7)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年3月(33、36、40-41、43-51) 《甲骨学小辞典》《甲骨文简明词典》出版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5期(30) 国际甲骨学研究的回顾 中国文物报1989年9月1日第3版 史学研究·先秦史(夏商) 史学研究·考古与文物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8)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年12月(27-33) 一门国际性显学──九十年国外甲骨学研究 文物天地1989年第5期(45-47) 甲骨学的科学总结和系统开拓──评王宇信著《甲骨学通论》 中原文物1989年第4期(103-105) 建国以来先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手册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 史学研究·先秦史·夏商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9)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61-71) 史学研究·先秦史·原始社会·夏商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0)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0年12月(44-57) 先秦史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1)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年12月(103-112) 中国上古家族新探 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167-168) 评《商史探微》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5期(32-33) 甲骨文研究 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2年8月(94-103) 读《古文字与殷周文明》 人文杂志1994年第3期(98-99) 甲骨文研究 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4年(86-95) 中国文明起源·夏·商史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4)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年7月(77-90) 全国首届逐鹿黄帝、炎帝、蚩尤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2期(21-23) 炎帝黄帝蚩尤三祖文化资料汇编 河北省逐鹿旅游局 1996年(4-5) 先秦史研究动态(总28期)1996年第1期(1-2) 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的新收获──评《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 先秦史研究动态(总27期)1995年第2期 1996年10月(52-53) 第三届西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国文物报1996年12月1日第3版 “第三届西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文物1997年第3期(83-85) 《西安碑林史》折射古代文化 中华读书报第242期 1999年3月24日(8) 弘扬中华文化精粹——简评《西安碑林史》 新闻出版报第2079期 1999年4月5日(3) 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之际的观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12月29日 四十巨帙,百年编次 中国旅游报2001年7月9日(A3) 为什么要编纂《甲骨文献集成》 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16日(8) 商代史:带动先秦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中国社会科研院院报2001年11月22日(2) 他能自成一家,难能可贵 宋镇豪口述 顾嘉健纪录 新民周刊2001年第47期(30-3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组讨论总结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3期 2002年1月(23-28) 《甲骨文例研究》序 约2千字 殷都学刊2002年第3期(15-16) 甲骨文例研究 [韩]李旼姈著 出土思想文物与文献研究丛书(九) 台北 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3年6月(PP.1-5) 五 其 他 甲骨学商史论著目(1981) 先秦史研究动态(总7期)1985年第1期(50-67) 甲骨文辞条 中国书法大辞典 北京大地出版社 1989年10月 记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上、下) 文物天地1990年第5期(2-4)、第6期(2-4) 求真务实五十载——历史研究所同仁述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P.311-322) 社科院历史所为胡厚宣等社员召开庆祝会 北京九三社坛1990年第2期(32) 《中国社会团体大全》中国先秦史学会条 先秦史研究动态(总22期)1992年第2期(15-20) 古史研究:会通多学科与启动现代思维 宋镇豪 谢宝耿 学术月刊2001年第12期(103-108)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社编智慧人生——中青年学者访谈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466-477) 海外の东方学研究者にょるレピュ— 廿一世纪の东方学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2002年3月(23-24) 甲骨学殷商史学科 求真务实五十载——历史研究所同仁述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P.436-444) |
|
本站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