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武振玉博士论文《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摘要 | |
武振玉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2006-06-25 09:04:32 阅读 次 |
|
论文题目:《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 作者:武振玉 专业:历史文献学(古文字学) 指导教师:吴振武 教授 论 文 摘 要 本文是对两周金文中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语气词所作的全面研究,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数量统计、历时断代分析、共时比较等方法。全文共包括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节介绍了金文的语料价值及金文虚词研究的重要性,第二节对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相关成果做了简要的回顾,第三节探讨了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方法,第四节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指代词四类。人称代词又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己身称四类。第一人称有“我”、“朕”、“余”、“ 第三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副词,包括否定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方式副词共九类。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非”、“亡”、“无”、“未”、“妹”、“某”十个,其中前四词是主要的;范围副词有“咸”、“具”、“皆”、“率”、“并”、“凡”、“一”七个,程度副词有“孔”、“大”两个,时间副词有“既”、“咸”、“初”、“方”、“将”、“畯”、“永”、“先”、“忽然”、“适”十个,频率副词有“或”、“亦”、“又”、“復”、“再”、“尚”、“犹”七个,情态副词有“允”、“实(是)”、“审”、“必”四个,语气副词有“宁”、“庸”、“曾”、“丧(尚)”、“弋(式)”五个,关联副词有“既”、“中(终)”两个,方式副词有“亲”一个。除了“永”很多见,“既”“或”略多见外,其他各词用例均极有限。与甲骨文相比,彼此共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否定副词上,即主要否定副词相同,且功能接近,如“不”、“弗”主要表示一般性否定,“勿”主要表示禁止性否定,“毋”介于“不”、“弗”和“勿”之间。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彼此的用词不同,如甲骨文中的程度副词有一个“引”,两周金文中没有“引”,但有“孔”、“大”二词;甲骨文中方式副词有“自”,两周金文中用“亲”,“自”为己身代词。二是有些类别甲骨文中已见,但两周金文在出现的个体数量上有明显增加,如时间副词。三是有些类别甲骨文中不见,两周金文中始见,如频率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总体上看,两周金文的副词系统较甲骨文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总体出现频率还不高。与《尚书》《诗经》相比,彼此相同的方面一是体现在否定副词上,即主要的否定副词相同,“不”、“弗”、“勿”出现频率和功能相近;二是副词的类别基本接近,即《尚书》《诗经》中已有的副词类别,两周金文中已经基本具备了。明显的不同一是“毋”在两周金文中用例较多,《尚书》《诗经》没有或很少,原因是这两部书皆借“无”为“毋”。二是两周金文中的各类副词在个体数量、出现频率上不如《尚书》《诗经》。 第四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介词,包括引进处所、引进时间、引进对象、引进原因四类。引进处所的有“于”、“在”、“於”、“自”、“从”、“雩”、“以”七个,其中“于”是主要的;引进时间的有“自”、“于”、“及”、“以”四个,用例均很有限;引进对象的一类比较复杂,内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引进偕同对象的有“暨”、“以”、“及”、“与”五个,引进直接受事对象的有“于”、“於”两个,引进涉及对象的有“于”、“於”、“及”、“自”、“以”、“为”、“庸(用)”七个,引进施事对象的有“于”、“於”、“为”三个,引进凭借对象的有“以”、“用”二个;引进原因的也是“以”、“用”两个。可以看出两周金文中的介词往往是一词兼数职,如“于”、“以”、“於”、“及”、“自”、“用”等都是,其中只有“于”、“用”、“以”出现频率较高,其他都比较有限。与甲骨文相比(能肯定的基本只有“于”、“及”、“自”三词),两周金文中的介词系统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不但出现的个体数量明显多于甲骨文,且在出现的语境、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等方面也较甲骨文丰富了许多。但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因为相对程式化的语言风格,其中介词的应用不如传世文献多样化,但其中的一些介词及相关用法,却可为传世文献提供新的材料和佐证。 第五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连词,包括并列连词、承接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让步连词、递进连词六类。并列连词有“暨、及、雩、与、以、且、而、又、唯、兼”十个。除了“又”出现频率很高,“暨”相对多见外,其他各词用例均有限。从用法上看,“又”主要连接整数和零数,多见于计时的场合;“ 第六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叹词,两周金文中的此类词只有“ 第七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语气词,包括句首语气词、句首句中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四类。句首语气词有“雩”、“若”、“曰”、“夫”四个,除了“雩”略多见外,其他都很有限;句首句中语气词有“唯”、“其”两个,出现频率均比较高。两者的不同是“唯”主要出现于句首,而“其”基本只出现于句中;前者修饰的主要是体词性成分,后者修饰的主要是谓词性成分;前者主要出现于表达客观性内容的语句中,后者主要出现于表达主观性内容的语句中。句中语气词有“亦、肇、囟(斯)、殹、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金文的语料价值及虚词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说明 第二章 两周金文中的代词 第一节 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二、第二人称代词 三、第三人称代词 四、己身代词 第二节 指示代词 第三节 疑问代词 第四节 无指代词 第三章 两周金文中的副词 第一节 否定副词 第二节 范围副词 第三节 程度副词 第四节 时间副词 第五节 频率副词 第六节 情态副词 第七节 语气副词 第八节 关联副词 第九节 方式副词 第四章 两周金文中的介词 第一节 引进处所的介词 一、引进动作行为所在的处所 二、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起始处所 四、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或范围 第二节 引进时间的介词 第三节 引进对象的介词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对象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受事对象 三、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四、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对象 五、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对象 第四节 引进原因的介词 第五章 两周金文中的连词 第一节 并列连词 第二节 承接连词 第三节 因果连词 第四节 假设连词 第五节 让步连词 第六节 递进连词 第六章 两周金文中的叹词 第七章 两周金文中的语气词 第一节 句首语气词 第二节 句首句中语气词 第三节 句中语气词 第四节 句尾语气词 引书简称表 词语索引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
|
本站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首页|先秦史研究室|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挂靠机构|学术动态|学术论坛|学术资源|联系我们|管理中心 电话:86-10-85195827/85195842|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请使用IE6.0浏览|建议分辨率800*6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