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简论早期卜辞中祭祀的性质──兼谈历组卜辞的时代 | |
刘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5-07-21 12:16:15 阅读 次 |
|
【内容提要】本文对 【关键词】早期卜辞/祭祀/历组卜辞 【正文】 一 本文中的早期卜辞主要是指 早期卜辞中禦祭、 明瞭了禦祭、 (1)贞:禦子渔于父乙ㄓ一伐……卯 (2)己巳卜,ㄓ禦祖丁牛。《合集》1827 (3)王往ㄓ禦。《英国所藏甲骨集》(以下简称《英》)725正 (4)贞:ㄓ于祖乙,告戉。 贞: (5)翌癸丑ㄓ祖辛四牛。 贞: (6)丙辰卜, 贞:于唐告。 贞:告 贞:ㄓ于上甲。《英》546正 同版成组卜辞还具体说明此类祭祀与生育事、气象年成、休咎有关,如: (7)……冥(娩)。 ㄓ妣庚垂。《合集》775正 (8)壬辰卜, 贞:ㄓ奭羌……多……《合集》13936正 (9)壬戌卜,宾贞,王占卜曰:子 其 (10)己亥卜,宾:ㄓ于上甲五牛。 庚子卜, 庚子卜,年。《合集》10125 (11)贞: 贞: ㄓ犬于父亲多介子。 于父乙多介子。《合集》816 (12)壬申卜,贞:ㄓ于东母西母,若。《合集》14335 (13)壬辰卜, 辛卯卜, 辛卯卜, (10)中,庚子是己亥的次日,(13)中,壬辰是辛卯的次日,故己亥、壬辰卜问ㄓ祭上甲、祖辛,是与庚子、辛卯卜问年成、休咎相关的。 以上例举的都是宾组卜辞资料。 (14)甲申卜,禦妇鼠妣己二牝牡。(注:“牝牡”原为合文。)《合集》19987 (15)癸未卜,妇鼠ㄓ妣己豰豕。 妇鼠ㄓ妣庚羊豕。《英》1763 (16)癸未卜,妇鼠ㄓ母庚豰。《英》1765 这几则卜辞显然有内容上的联系,甲申是癸未的次日,更说明这里的ㄓ祭含有禳祓的愿望。 早期卜辞中的 (17)甲子卜, 甲子卜,扶: (18) (19) “ (20)壬寅卜,勿 (21)庚 庚 贞:舞岳ㄓ(有)雨。 贞:岳亡(无)其雨。《合集》14207 (20)显示了“ (22)乙丑卜, 体会其意,有请求祖丁为子凡免除不祥的意思。有趣的是,宾组卜辞中ㄓ、 (23) 丁亥卜,于翌戊子 庚寅用,四月。 ㄓ祖乙五豭。《合集》1526 (24)……乙卜,争贞:ㄓ于祖辛于 (25)辛亥卜,王ㄓ 我们已知ㄓ祭具有祈请禳祓的目的,则ㄓ 早期卜辞中的燎祭也具有祈禳的目的,如下列宾组卜辞中的例子: (26)甲午卜, (27)贞:于祖辛禦。 贞:燎十牛。《合集》1717 (28)壬午卜, 壬午卜,争贞:妇妌冥(娩), 癸未卜,宾贞:燎犬,卯三豕三羊。 甲申卜,宾贞:燎于东三犬三羊, “燎”与“禦”有明显的联系。(28)中,壬午、癸未、甲申三日紧连,后二日卜问的祭事与第一日卜问的生育事相关。 可见,早期卜辞中的祭祀多为事祭,目的较为具体明确,往往为王、诸妇、诸子、大臣等重要人物举行,涉及天象、求雨、年成、生育、战争、体咎等事。 二 早期卜辞中祭祀的这种特征在以后的出组、何组、无名组、黄组中少见甚至不见了。但在历组卜辞中,祈请禳祓的动机却是十分明显。 历组卜辞中的祭祀主要有禦、 告祭往往因事而举,卜辞中所见有关军事例,如: (29)丙子卜,其告方来于丁一牛。《合集》33055 (30)癸亥卜,其伐 甲子自上甲告十示又一牛。《小屯南地甲骨》(以下简称《屯南》)994 又有因日食而告祭的例子,即“日又戠”而告祭上甲、父丁(注:《合集》33696、33698。日戠即日食,卜辞“月又戠”(《屯南》726)可证。),及“告秋”的例子。[10]其他因事而告祭的有“其告囏”、“ 历组卜辞中的 (31)翌甲寅 (32)庚申贞:今来甲子 (34)丙辰贞:其 (35)甲申卜,贞: (36)乙亥贞:来甲申 (37)丁丑贞:其 (38)……卯贞:辛未 壬申贞:其 癸酉卜,……雨。 甲戌卜,于丁丑……其 (39)丁卯贞:于庚午 戊辰卜,及今夕雨。《屯南》1062
(40)甲戌卜,乙亥 又祭在 (41)癸巳卜,禦于土。 癸巳卜,又于亚犬 (42)壬寅贞:月又戠,其又土燎大牢,兹用。《屯南》726 (43)癸酉贞:日月又食,隹若。 乙亥贞:其又伊尹二牛。《合集》33694 (44)丁未卜,又于岳, 丁未卜,及夕雨。 庚戌卜,又于岳, (43)中乙亥是癸酉后第二日。 历组卜辞中还有“宁祭”,于省吾先生认为“宁于四方”为安宁四方之神,陈梦家先生谓“宁雨”即止雨,杨树达先生认为“宁风”是止风之祭,宁在卜辞中多有祓除,禳灾之义。[13]历组卜辞中所见有宁、宁风、宁风雨、宁秋、宁疾等名目。[14]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发现历组卜辞中祭祀有祈请禳祓目的,大多为事祭。在这一点上,是与早期卜辞中的祭祀相同的,很可能是同一时期的宗教活动。目前历组卜辞的时代还没有定论,有武乙、文丁说与武丁、祖庚说二种。[15]在讨论了早期卜辞与历组卜辞中祭祀的性质后,我认为历组卜辞的时代还是定在卜辞时代的早期,即武丁、祖庚时期较好。[16] (原载:《南开学报》(哲社版),津,1998年第03期,第8~12页。后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K21),1998第05期。在本站转载时略有修订。) [1]彭裕商:《殷墟甲骨断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00页。确切属于武丁时期以前的甲骨刻辞至今还未发现,见同书第302页。 [2]方便起见,这里将一些甲骨文字直接用与之对应的现代汉字写出,如“禦”、“燎”等字;若无对应的现代汉字,则用意义或字形相近的现代汉字写出,并不确切,如下文的“垂”、“咎”、“禽”、“囏”等字。 [3]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第0584页至0589页。 [4]《合集》13624、729、3169正、3952正、723 正、773甲、784、1717等例。 [5]《合集》19987。 [6]《合集》672、12855、 10067、10084、801、1172等例。 [7]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 2259页至2261页。 [8]《合集》32330正,《屯南》2797、917、4404等列。禽、箙 [9]《合集》32028、32987、33277、33296、34079、34081、34081、34082、34115、34214等例。 [10]《屯南》867。 [11]《合集》32418、31995,意为祝告不祥,损众。 [12]傅雷泽:《金枝》(中译本)“巫术控制雨水”一节,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95页。 [13]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1731至1733页。 [14]《合集》34138、34139、34144、34229,《屯南》950、1359、2772等例。 [15]曹定云:《殷墟甲骨文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载《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5期;彭裕商:《殷墟甲骨断代》第227页至280页。 [16]早期卜辞(包括历组)中的祭祀多为事祭,不及事先安排,大抵依习俗举行,但仪节往往不能一致,故其用牲方法,用牲种类及数量较繁杂。其后出组、何组、无名组、黄组卜辞中祭祀浸渐制度化,举行的时间、祭祀对象、用牲方法渐明晰,有规则可循。出组、黄组卜辞中反映的周祭正是这种制度化祭祀的好例子。除周祭中的五种祭祀以外,出组中的“王宾”卜辞所反映的祭祀,及其他卜辞中所见的岁祭,从举行的时间,祭祀对象的安排上,选用牺牲方面都呈现出规律性,受祭对象日名与拟举行祭祀那一日的天干常常吻合。何组、无名组中祭祀也呈现出简明的特点,事祭的份量越来越小。殷代晚期的黄组卜辞中,祭祀仪式就很是整齐划一了。《合集》35931片是典型的例子。首先,祭祀的时间与对象是依次安排的,癸巳与甲午二日相连,卜问在次日祭祀祖甲、武乙(次日天干与先王日干一致)。其次,遵循着“其牢——惟 |
|
本站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首页|先秦史研究室|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挂靠机构|学术动态|学术论坛|学术资源|联系我们|管理中心 电话:86-10-85195827/85195842|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请使用IE6.0浏览|建议分辨率800*6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