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5年甲骨学殷商史论著目
  徐义华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5-12-04 15:47:00 阅读

乃俊廷,《试论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与非王卜辞的亲属称谓关系》,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于云洪、魏训田,《商朝盘庚迁殷的原因——从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索》,《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3期

门艺,《〈甲骨文发现与研究〉指瑕二则》,《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马保春,《由楚简〈容成氏〉看汤伐桀的几个地理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5期

尹春洁、常耀华,《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方酉生,《论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第25卷第1期

王大勇,《从太清宫长子口墓的考古美术资料看商末青铜纹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王长丰,《释“馘”、“”及其相关字》,《中原文物》2005年第4期

王迎喜,《商王河亶甲与盘庚为何都在安阳建都》,《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9卷第6期

王建军,《出土材料中所见的“逆”及相关语词的探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王建军,《殷墟卜辞分类与断代材料的整理及探讨概述》,《平顶山学院学》2005年第20 卷第1期

王冠英,《作册般铜鼋三考》,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

王惠苑,《从郑州商城的城市兴建特点看商朝早期的社会分化》,《殷都学刊》2005年第2期

王琪,《兼义造字“且”的认知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第1期

王蕴智,《殷周古文同源分化探论》,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王震中,《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王震中,《先商的文化与年代》,《中原文物》2005年第1、2期

王震中,《商代王都的社与左祖右社之管见》,《安金槐先生纪念文集》

邓谷泉,《释“”、“”、“”》,《长沙大学学报》2 0 0 5年第19卷第3期

邓统湘,《甲骨文“征”字小议》,《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25 卷第2期

冯时,《殷代史氏考》,《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冯振安,《甲骨文文字图形初探》,《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田青刚,《试论商代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平原大学学报》2005 年第22 卷第4期

刘奉光,《甲骨金石简帛文学论》,《学术研究》2005年第8期

刘鸣,《甲骨文字神性化的美学化的诠释》,《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刘桓,《殷墟卜辞“大宾”之祭及“乍邑”、“宅邑”问题》,《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刘桓,《殷代戍鼎铭文考释》,《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刘海琴,《〈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一册释文疏漏校补30 例》,《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1期

刘源,《材料搜集与研究并重的〈甲骨六录〉》,《博览群书》2005年第6期

刘源,《试论殷墟花园庄东地H3卜辞的行款》,《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

刘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所见禳祓之祭考》,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刘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研究概况》,《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刘源,《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博览群书》2005年第1期

吕杰锋,《楔形文字与甲骨文的事理比较研究》,《装饰》2005年第4期

朱凤瀚,《作册般鼋探析》,《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

朱光华、潘付生、魏继印,《试论郑州人民公园期商代遗存与盘庚复亳问题》,《中原文物》2005年第2期

朱歧祥,《由语词系联论花东甲骨的丁即武丁》,《殷都学刊》2005 年第2期

朱歧祥,《殷墟花东甲骨文刮削考》,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朱彦民,《殷墟甲骨刻辞文例二题》,《殷都学刊》2005年第3期

朱彦民,《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

朱彦民,《关于商代中原地区野生动物诸问题的考察》,《殷都学刊》2005年第2期

何弩,《商王朝恐怖主义策略起源与兴衰背景》,《江汉考古》2005年第1期

何景成,《评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历史教学》2005年第5期

何琳仪,《说丽》,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宋镇豪,《从花园庄东地甲骨文考述晚商射礼》,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宋镇豪,《甲骨文中的梦与占梦》,《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天恩,《殷墟卜所记“羌方”的考古学文化观察》,《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张永山,《说“大岁”》,《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张玉金,《论甲骨文中“不”和“弗”的根本区别》,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玉金,《甲骨文中的“之”和助词“之”的来源》,《殷都学刊》2005年第2期

张国艳,《甲骨文的“”和“弜”》,《语言研究》2005年第25卷第2期

张桂光,《花园庄东地卜甲刻辞行款略说》,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雪莲、仇士华、蔡莲珍,《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碳十四年代分析》,《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张富祥,《商王名号与上古日名制研究》,《历史研究》2005 年第2 期

张新俊,《释殷墟甲骨文中的“骝”》,《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 年第3 期

张碧波,《说甲骨文“易”与“昜”——兼及汤谷扶桑十日神话发生学诸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 年第2 期

时兵,《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三则》,《东南文化》2005年第2期

李学勤,《论新出现的一片征人方卜辞》,《殷都学刊》2005 年第1 期

李学勤,《一版新缀卜辞与商王世系》,《文物》2 0 0 5 年第2 期

李学勤,《周公庙卜甲四片试释》,《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5卷第2期

李学勤,《作册般铜鼋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

李学勤,《试论新发现的方鼎和荣仲方鼎》,《文物》2 0 0 5 年第9 期

李钟淑,《关于甲骨文著录的内容分类》,《殷都学刊》2005年第2期

李维明,《“亳”辨》,《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5期

李锋,《郑州商城隞都说与郑亳说合理性比较研究》,《中原文物》2005年第5期

李锋,《略论商汤灭夏前所居之亳》,《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8卷第6 期

李静,《卜辞“求生”浅议》,《淮阳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杜金鹏,《“郑亳说”立论前提辨析》,《考古》2005年第4期

杜勇,《说甲骨文中的蜀国地望》,《殷都学刊》2005 年第1期

杨怀源,《甲骨卜辞中的晚商体育文化》,《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杨晓能,《商周青铜器纹饰和图形文字的含义及功能》,《文物》2005年第6 期

沈建华,《卜辞中的“听”与“律”》,《东岳论丛》2005年第3期

连劭名,《殷墟卜辞中的“祝”》,《殷都学刊》2005 年第3 期

连邵名,《历组二类卜辞所见商代祭祀》,《文物春秋》2005年第2期

陆忠发,《商代卜辞中的禾也指水稻说》,《江酉社会科学》2005年第 2期

陈仁益,《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两种失误》,《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0卷第3期

陈光宇,《商代多伯多臣与肉食者》,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国强,《商史研究的新成果——读〈商代分封制度研究〉》,《殷都学刊》2005 年第3期

孟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终”字小议》,《巢湖学院学报》2005 年第5 期

季旭升,《从甲骨文说“劳”字》,《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岳红琴,《商代的方与方国》,《天中学刊》2005年第20卷第3期

岳朝娟,《商代多层经济结构探析》,《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林宏明,《殷墟甲骨文字缀合新例》,《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罗慧君,《论花东甲骨“岁妣庚牡又鬯”中“又”字的用法》,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范州成,《从王亥“宾于有易”看商代婚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姚萱,《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汉字文化》2004年第4期

胡守海,《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原因析》,《装饰》2005年第3期

胡源、王旭初,《论罗振玉对甲骨学研究的贡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 年第25 卷第3期

赵志军,《关于夏商周文明形成时期农业经济特点的一些思考》,《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

赵诚,《杨树达的甲骨文研究》,《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赵诚,《花园庄东地甲骨意义探索》,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郝文华,《〈甲骨文字典〉中的“勿”、“不”和“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1 期

郝文勉,《甲骨文编码的线性结构》,《郑州大学学报》第38 卷第1期

饶宗颐,《殷代“西戉越”考》,《东岳论丛》2005 年第26 卷第3期

徐山,《释“曹”》,《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3期

徐山,《释“”》,《安康师专学报》2005 年第17 卷第2 期

徐山,《释“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5卷第2期

徐凤先,《方鼎与商末周祭系统》,《文物》2005年第9期

徐富昌,《从甲骨文看汉字构形方式之演化》,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晁福林,《从甲骨卜辞说到中国古代的“祲”“晕”观念》,《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

郭胜强,《殷墟花东甲骨中的“鬯”祭卜辞——殷墟花东卜辞研究》,《殷都学刊》2005 年第3 期

郭晓红,《甲骨文同位短语的判定和同位项关系》,《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期

郭晓红,《卜辞之特殊同位结构“自今数日至于干支”》,《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钱杭,《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的范例——吴泽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高应勤,《商王武丁奋伐荆楚》,《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2期

常新枝,《商代女杰——妇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3期

常耀华,《花东H3卜辞中的“子”》,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曹定云,《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发现与整理》,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曹定云,《殷人“”姓辨》,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曹定云、刘一曼,《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甲骨卜辞中的“中周”与早期殷周关系》,《考古》2005年第9期

章秀霞,《谈〈甲骨文合集补编〉所收周祭卜辞》,《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 年第20 卷第4 期

阎志,《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用丁日的卜辞》,《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

黄天树,《重论关于非王卜辞的一些问题》,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黄天树,《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所见的若干新资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黄天树,《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中国文化研究》2005 年夏之卷

黄可佳,《试论郑州小双桥商代祭祀遗存的有关问题》,《中原文物》2005年第5期

喻遂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语料价值》,东海大学中文系编《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董艳艳,《商代金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第5卷第2期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北方论丛》2005 年第5 期

蒋远桥,《甲骨文反复辞法简析》,《修辞学习》2005年第1期认

蒋南华,《郑州商城并非成汤亳都》,《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总第1期

谢肃,《商代祭祀遗存发现与研究的回顾》,《殷都学刊》2005 年第3 期

韩江苏,《商代边境的“小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1期

裘锡圭,《“花东子卜辞”和“子组卜辞”中指称武丁的“丁”的可能应该读为“帝”》,《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蔡哲茂,《甲骨缀合六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蔡哲茂,《殷卜辞“肩凡有疾”解》,《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谭步云,《甲骨学若干术语的英译探讨》,《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 年第3期

樊云仙,《商代甲骨文与古西亚粘板书比较研究》,《图书情报》2005年第4期

潘峰,《释“黄”》,《汉字文化》2005 年第3期

霍然,《论殷商巫风与祭祀乐舞的文化底蕴》,《殷都学刊》2005年第4期

魏慈德,《论同见于花东卜辞与王卜辞中的人物》,《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站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