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教授来我所做学术报告

撰稿:刘源

原载: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bugao/610.html

学术报告会现场

郭静云教授介绍论文

宋镇豪研究员点评学术报告

2007年11月27日上午,中山大学历史系郭静云教授到历史所作了题为《由老子之前的古文字资料论“道”的本义》的学术报告。宋镇豪教授主持报告会,并做了点评。先秦史研究室同仁及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并与郭静云教授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郭静云教授从郭店简中的“道”又写作“”谈起,指出甲骨文中的“”字与郭店简中这类“道”字结构相同,也应释为“道”字。甲骨卜辞中的“王”和“王”可释读为“王道(導)”和“道(導)王”。台湾学者严一萍先生曾指出过应释为道,但未被广泛接受,近出的郭店简证明严说是正确的。与甲骨文中释作“永”字的等字并非一字。从甲骨文、金文材料来看,等字也应释为“道”字。甲骨文(殷墟王卜辞)中“首”字有“”()与“”()两形,但用法不同,前者指头,如“疾首”的首,后者指首领,如“途首”的首。西周金文中的“道”字,所从的首(),即是首领之首,首既是声符,也是义符,从是形声兼会意字,其本义是“導”,即从“首领引导”引申而来。这一看法并非要否定学者对“道”字的传统理解,而是想从古文字的发展角度提出另一种解释的可能性,尝试为老子思想提供多元的理解。

宋镇豪研究员点评说,台湾严一萍先生早年即提出“”释为“道”字的观点,但他的文章大陆学者未及时见到。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曾撰文与严先生讨论,严先生又写文章维护己说。先秦史室彭邦炯先生也曾释此字为“道”,专京其用作地名的情况,写过《甲骨文中的道方》一文,考证道方地望。目前,不少学者都同意裘锡圭先生释“衍”的看法,历史所的学者有不同意见,宋先生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引用相关材料时仍采用释“道”的说法。今天,郭静云女士对该字的分析有很多新意。首先,她广泛征引相关卜辞材料,从具体语境辨析及与其字形相近的字,较有说服力。又如她比较了宾组、出组卜辞中“”()与“”()用法的不同,也是一个发现。当然花东卜辞中的“首”属于另一类。对于“途首”的解释,过去于省吾、唐兰等先生讨论很多,郭静云解释为“引导首领”,也比过去说“屠首(头)”合理。至于“永”字如何解释,则可寄望小屯南地出土的新材料。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