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虎首人身石雕像和彊良

作者:刘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7期,2009年1月,第37至42页。

内容提要:1935年殷墟西北冈大墓M1001和M1550出土的两件“大理石虎首人身虎爪形立雕”,其形象与《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载的彊良(或作“强良”)相似(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蹏长肘)。西晋司马彪《后汉书·礼仪志》中所载大傩驱疫仪式中所呼唤的十二神中亦有“强梁”,是食鬼之神。由此反思,殷墟虎首人身像可能就是彊良,有镇墓逐鬼之功用。虎首人身的形象亦见于鹿邑太清宫M1出土的一件小玉雕。殷墟甲骨文中虽可寻觅与“虎首人身”形象相关的文字,但其内涵不明,仍有待探讨。

【全文下载】

殷墟“虎首人身”石雕像和“彊良”.pdf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5条评论

  1. 这篇文章的结论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而已,写的也是很小的问题。文章本来是想讨论殷墟卜辞中的“兇”字(这个字吴匡、蔡哲茂、刘桓等先生都主张读为“稷”即谷神),作者异想天开地以为其上部象可能是虎的大囗,故联想到殷墟出土的虎首人身像,可后来发现成立不了,故结合文献仅就虎首人身像提出了些假设。严志斌博士指出的太清宫M1虎首人身像和赵鹏博士指出的殷墟甲骨文中最象虎首人身形的字,大家都还可以再研究。 :mrgreen:

  2. 那个“人身老虎嘴”的字,是否还曾被释作“兒”啊?
    这个字肯定不是老虎嘴的啦。有可能是个已经灭亡的字。

  3. @外行人
    有釋“兇”、“兒”和“兕”等多種說法,都不太合適,現在有一些學者認為當讀為“稷”字或“叢”字,是據楚系文字的啟發,有待證實。

  4. @外行人
    旧说中释“皃”、释“兒”之说并存,但郭沫若认为《粹》67上“兒皃并见”,释“兒”之说无据。其实无论释皃还是释兒,和释兕、兇等说一样,都是推测。《甲骨文字诂林》按语也说,该释何字,只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