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新缀两例

【首发】 周忠兵(吉林大学古籍所)

第一组:北大 2217+北大464(合34388)。

capture00 

缀合后可知它是一版龟背甲(图一1),而且从盾纹看应该是右背甲,若按右背甲原生形态放置,应如图一2所示。由图一2可知北大2217+464上的刻辞是倒刻于右背甲上,这些刻辞从字体看似乎属于历组二类。

我们知道,历组甲骨属于两系说中的“南系”,“南系”甲骨的特征之一即专用胛骨而不用龟甲(参看李学勤先生:《殷墟甲骨分期的两系说》,《古文字研究》第18辑,第28页)。摭续77曾被认为是唯一的一片属历组的龟甲,但白玉峥先生(《摭续著录之伪造片》,《中国文字》新16期,艺文印书馆,1992年)、林宏明先生(《小屯南地甲骨研究》,第295-300页,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先后指出摭续77为伪刻,可信。所以,从目前的材料看,历组刻辞是不见有刻于龟甲之上的例子。

而我们所缀的北大2217与464(合34388)为龟右背甲,其上刻辞从字体看似乎属于历组二类,这是否说明历组刻辞是可以刻于龟甲上呢。仔细观察我们所缀的这版龟甲,不难发现其上的文字虽然刻得较成熟,可是有的文字刻写得并不正确,如“寻”字所从的在下方的手形被刻写成断开的“wps_clip_image-475”形。

与北大2217+464上的刻辞同文的有合33307(美459)(我们将之与33279缀合(图一3),参看《历组卜辞新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06-10-9)。将北大2217+464与合33307相比,我们认为北大2217+464是现代人模仿合33307而作的伪刻。虽然模仿得很逼真,但由于不懂文字字形的结构,所以有的文字刻写失真,并且漏刻“其”字上方“贞”字残画。另外,前面我们说过北大2217+464上的刻辞是倒刻于右背甲上,这与右背甲上刻辞的一般刻写习惯相异,应该也是由于作伪者未能分辨龟甲部位就在其上刻辞造成的。合33307的原始著录为佚259,《殷契佚存》出版于1933年,可见北大2217+464这版伪刻是作于1933年之后的。

capture01

北大所藏的甲骨中还有一版甲骨与此类似,即北大874(图二1)(合33023图二2),是龟左背甲,其上刻辞与征伐“召方”有关,将之与同文的合33024(佚520,存补3.238.1)(图二3)比较,可知北大874(合33023)应该是仿照合33024伪造的。因分不清是否是笔画,将合33024上“召”与“正*”之间的一道泐痕也忠实的刻划出来,作“wps_clip_image-973”形。

合33307与33024都是在《殷契佚存》中首先被著录的,北大2217+464、874皆为现代人仿照佚一书中著录的甲骨而作的伪作,并且伪造水平与早期伪刻相比大大提高了,知道完全模仿原片甲骨刻辞的行款,文字的刻写也显得较娴熟。这样一种高水平的伪刻更需要我们仔细的辨别,也是我们在使用甲骨材料时需要注意的。

 

第二组:合补2225(历藏5835)+合33124(粹1069)。缀合后的“王弜商告”由合28100(粹1068)上的“癸卯[卜:王]于商告”;合20584(美6)+上的“癸卯卜:王于商告”,可知应该是“王弜于商告”之省。

capture02

【下载全文】

周忠兵2009年5月21日甲骨新缀两例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3条评论

  1. 周忠兵先生缀合北大2217+464,虽然自认为是伪片,但仍很有意义,因为再次证明历组卜辞没有刻在龟甲上的这一规律。推测周先生也是看到北大874为龟背甲,从而仔细查看,确定为伪片的。 😀
    文中提到的《历组卜辞新缀》一文地址如右: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461.html,其中有合集33307+33279这组缀合成果。
    感谢周忠兵先生提供了北大甲骨的第二组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