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缀合成果汇总

北大甲骨书影

1.齐航福:《北京大學珍藏甲骨文字》綴合一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497.html ,2009年5月20日。

A:合集26321(著录号:粹1347;选定号:善9162;重见情况:京3507[不全];原骨拓藏:北图)

B:北大1172(北大国学门殷虚文字考释2.24.1;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登记号:8.0269)

出组,卜夕。

2.蔡哲茂:《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新缀一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0.html ,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2日发表)。(編者按:白玉崢先生已綴。)

A:北大1329(合39317、续6-6-2)

B:北大1340(合39156、续6-5-7)

黄组,卜旬。

2.周忠兵:甲骨新缀两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498.html ,2009年5月21日。

A北大2217

B北大464(合集34388)

模仿历组二类,伪刻,卜祭。

3.蔡哲茂:《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新缀第二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2.html ,2009年5月22日。

A正:合补11543正(存上2736、历藏11515正)  

A反:合补11543反(历藏11515反)

B:北大1867

黄组,干支表。

4.齐航福:《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新缀第二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4.html ,2009年5月24日。

A:合集30878(著拓号:掇二388,选定号:北图5392,原骨拓藏:北图)

B:北大0451(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登记号8.1801)

无名组,卜祭。

6.蔡哲茂:《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新缀第三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6.html ,2009年5月25日。(編者按:彭裕商先生已綴。)

A:北大442(合25724)

B:北大444(合25726)

出组,卜吉凶。

5.林宏明:《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缀合第一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9.html,2009年5月27日。

A:北大6(合9967)

B:北大12(合10143)

宾组,卜年。

6.齐航福:《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缀合第三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13.html,2009年5月30日。

A:北大1870正(補編11532反)

B:合集38046(著拓號:珠828,原骨拓藏:中島舊藏)

黄组,干支表。

7.宋雅萍:《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新缀一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16.html,2009年6月1日。

A:合35708(北大0490)

B:合35686(續1.19.1)

黄组,卜祭(王卜辞 )。

8.蔡哲茂:《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新缀第四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18.html,2009年6月3日。

A:北大0113(合37600)

B:存補3-27-1

黄组,卜吉凶(田遊卜辞)。

附录:

1.章秀霞:《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著录片校重70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3.html,2009年5月24日。

2.章秀霞:《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著录片校重补遗(6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8.html,2009年5月27日。

3.蔡哲茂:《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辨伪举例(17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07.html,2009年5月25日。

4.蔡哲茂:《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辨伪举例(续),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11.html,2009年5月27日。

推荐阅读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5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武汶
15 年 前

很好!持續期待~~~

夜未央
15 年 前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大家真是“预流”了!

15 年 前

@夜未央
什么叫“预流”?

夜未央
15 年 前

陈寅恪在为陈垣所作的《敦煌劫余录序》的序文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未央引此前人之言,妥当未知,贻笑大方了!

15 年 前

@夜未央
多谢指点,这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