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綴合三則[王旭東]

王旭東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博士後)

第一則:《合集》36842+36837+36753+37504+36755+36754+36777+36956+《拾遺》622

A、《合集》36842

B、《合集》36837

C、《合集》36753

D、《合集》37504

E、《合集》36755

F、《合集》36754

G、《合集》36777

H、《拾遺》622

I、《合集》36956

D:\Documents\论文作业\造字与截图\甲骨缀合八则\高楷+己其(全) 拷贝.jpg

干支示意圖:

[乙]亥【12】 癸酉 【10】 中缝 [壬申]【9】 [甲戌]【11】
[壬]辰【29】 [辛]未【8】 乙丑【2】 [癸亥]【60】 [壬戌]【59】 甲子【1】 戊辰【5】 [辛卯]【28】
庚寅 【27】 辛酉【58】 丁巳 【54】 [甲寅]【51】 癸丑 【50】 乙卯【52】 己未【56】

說明:A+B+C+D+E+F+G+H係筆者在李學勤、門藝、李愛輝等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拼合,(《黃組王步卜辭綴合一則》,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17年1月2日)現加綴《合集》36956,盾紋及齒縫均密合。黃組龜腹甲上的卜辭,一般以中縫為界,按先右後左、先下後上、先內後外的順序契刻,當前甲或首甲刻滿後,再轉入兩側接近甲橋處繼續契刻。我們在前甲上看到的最後一個干支是“乙亥”,加綴的近左前甲橋處干支為“庚寅”,相隔十五天,按佈局看其間應容納七到九條卜辭,(前甲二到四條,左右後甲橋共四條,右前甲橋一條)符合王步卜辭的一般規律。

我們認為這版王步卜辭反映了商王自大野澤北端進入東土,向泰山南麓前進的行程,乙亥日後前往的“望”在今山東萊蕪、新泰附近。(陳絜、王旭東:《殷墟甲骨中的望乘與望地》,《蘭州大學學報》2019年第6期)加綴《合集》36956後,又為行程後段補充了幾個地名。其中庚寅日的駐蹕地“㠱”,歷來是學者討論的熱點,本版綴合為考察其地望提供了新的線索。從商王的行進路線推測,“㠱”在今山東省中東部的可能性更大,至于琉璃河墓地出土的“亞㠱”銅器,大概是“㠱”族入周後淪為燕國附庸,遷往北土時攜帶的,並不是考證晚商“㠱”之方位的有效證據。

第二則:《合集》4824+11415

A、《合集》4824

B、《合集》11415

D:\Documents\论文作业\造字与截图\甲骨缀合八则\合4824+11415.jpg

第三則:《合集》29278+《屯南》217

A、《合集》29278

B、《屯南》217

D:\Documents\论文作业\造字与截图\甲骨缀合八则\合29278+屯217 - 副本.jpg

推荐阅读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