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
【作者】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摘要:
《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字講成「徧」、將「桓」解成「久」、以「和恒」為倒裝,應為恒和或說「和恒猶旬宣也」,以上眾說紛紜,皆非正詁。本文提出〈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即由〈無逸〉的「用咸和萬民」及〈梓材〉的「和懌先後迷民」及〈祭公篇〉的「畢桓于黎民般」比較,認為舊解「恒」字講不通,而「恒」與「桓」在隸書之後形體相同,很可能「恒」即「桓」之誤讀而來。
關鍵字:
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馬瑞辰、偽孔傳
说明:
本文原發表於1996年高雄師範大學主辦「第三屆先秦學術研討會」,2009年6月再稿於史語所,發表於《東華人文學報》第十五期,頁25至38。
【文章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