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新綴第四~六例
【首發】林宏明(政治大學中文系)
四、(合13598+懷B0956)+(合3529+合12813正)
說明:合13598+懷B0956及合3529+合12813正分別為蔡哲茂先生所綴合,收錄於《甲骨綴合集》第14組與第16組。蔡先生於14組考釋中已疑兩組為一版之折。根據斷痕,筆者將兩版實綴如下圖。蔡先生綴合的這兩組在內容上有聯繫,可參見合4632(蔡先生《甲骨綴合集》325組有遙綴)與合17074、17075。如果把相關的卜辭內容依據日期和事類歸併,有關「子」病死的卜辭可以整理如下:
(47庚戌)
庚戌卜殼貞于母己禦子…(合12813正)
(50癸丑)
癸丑卜永貞旬…五日丁巳子(合7363)。
癸丑卜殻貞旬無憂。王占曰有咎五日丁巳子(合17076、合17077)
癸丑卜爭貞旬…五日丁巳子…(合17078)
(52乙卯)
乙卯卜爭貞子不。(合17074、合17075)
(54丁巳)
丁巳卜賓貞子其有災。(合3222)
由這些內容看,子在卜辭中少有事蹟,大概是因為生了重病,所以加以卜問,才保留在卜辭中。從卜辭可知,子病後,卜辭有曾卜問其疾是否能夠好起來(合13875、合5839正反「肩凡(興)有疾」),為子舉行祭祀(合10671、英140、合3219~合3221),但是沒幾天到了丁巳日就死了。
五、合12814+合13601
六、合5425+合13603
【文章下載】
林宏明博士此三组缀合真是十分精彩,其事类与李爱辉所缀大骨也相关。林博士的排谱对于子麋殟一事的前后经过,也有明白地交待了。
第二组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林宏明博士第四例说明中,所系联的卜辞不少。卜辞能系联到一块儿,不能均证认为“同文卜辞”,即不能将这些卜辞均作为同一时间段进行的相同的事。
第四例、第五例、第六例与“子阱殟”并没有关系。
《拼集》283卜辞记载了商代的“壬申月食”,同版还记载了一件事,“癸丑卜,永贞:旬[亡忧] 。五日丁巳子 阱殟”,”五日丁巳子阱殟“是验辞,这是一件在特定时间实际发生过的特定的事件,其同文卜辞林博士指出的有《合集》17074、17075、17076、17077、17078、7363,这些都是正确的。据天文学家推算,商代“壬申月食”只有两个可能性年份,公元前1189年或前1183年,这两个年份应在祖庚或祖甲世。
但是,《合集》12813不是“子阱殟”卜辞的同文卜辞,《合集》12813可能是武丁时期的事,能与其直接系联或者说有同文卜辞“乙门令”关系的正是第四例、第五例、第六例,还有王子揚先生《甲骨綴合第九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264.html
王子杨先生为第九例释文如下:
由“父乙”称谓,可见有”乙门令“的这些同文卜辞当为武丁卜辞。
将这些卜辞系联到一块儿的主要是子阱这个人物,还有“王往于敦”这件事。子阱在武丁世可能就有过病,但没到贞问其“殟”的程度,武丁世,武丁可以“王往于敦”;祖庚或祖甲世,子阱病重到贞问其是否“殟”的程度了,这两世,王同样可以“王往于敦”。有关“子阱殟”的卜辞中,从没有与“乙门令”同版,同样的,有“乙门令”的卜辞,也从没有与“子阱殟”同版。
林宏明博士的第四例、第五例、第六例与《甲骨新綴第七例》,还有王子杨先生的《甲骨綴合第九例》,这些都能够通过“乙门令”或“王往于敦”或子阱这个人物相系联。王子杨先生《甲骨綴合第九例》中,出现了“父乙”称谓,因此,这些缀合卜辞均当为武丁卜辞。
但是,上举缀合与林宏明博士在第四例说明中所系联的《合集》17074、17075、17076、17077、17078、7363等有“子阱殟”的卜辞,不应该是一时之物。
有“子阱殟”的卜辞,李爱辉女士也有缀合牛胛骨新缀一則,李爱辉女士的缀合中,将商代“壬申月食”与“子阱殟”和“王往于敦”同版相系。据张培瑜等天文学家对商代月食的证认,商代壬申月食只能发生于公元前1189年或前1183年,这两个年份,应该都在祖庚或祖甲世。
上举卜辞虽然能够通过“子阱”、“乙门令”、“王往于敦”系联,但是,有“子阱殟”的卜辞,绝无“乙门令”同版;同样,有“乙门令”的卜辞,绝无“子阱殟”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