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料研读班”第四期简讯

2009年9月1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先秦史料研读班”进行了第四期活动,由徐义华博士做学术报告,他的题目有二:一是“从商代的神灵看一神教的起源”;二是“对甲骨分期断代的几点思考”。先秦史研究室同仁、访问学者、研究生等14人参加了这次学术活动。

徐义华讲座03

图一、徐义华博士在做报告

徐义华讲座02

图二、学术活动现场

徐义华博士在“从商代的神灵看一神教的起源”的报告中,主要采取陈梦家先生对商代神灵的分类,分析了商代后期“帝”-“自然神”-“祖先神”三级神灵体系。与大多数学者看法不同,他认为商人对上帝进行祭祀,同时亦指出殷墟卜辞中少见祭祀上帝的材料,与上帝脱离具体职能有关。他提出商代存在“国家祭祀”,商王祭祀伊尹与文献所载“民不祀非族”并不矛盾,商王朝将异族神(包括旧臣)纳入其祭祀体系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他还结合商代的多神崇拜,谈了自己对一神教产生的理论思考。

宋镇豪教授肯定了徐义华对宗教理论问题的钻研与探索精神。他介绍说,对于商代宗教中,上帝能否接受祭祀的问题,学者尚有不同看法,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意见。日本学者赤塚忠即持否定看法。赤塚忠先生《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一书中也提到商人宗教吸收异族神的问题。徐义华提出的“神与地域结合”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看与赤塚忠先生意见接近。另一位日本学者池田末利先生则主张商人祭祀上帝。对于徐义华提出的“国家祭祀”的看法,宋先生也予以赞成,他举出《商书·盘庚》、《国语·周语》等相关文献为证。宋先生认为周原甲骨属性,亦可从此角度获得答案,有祭祀商王的4块甲骨还应是周人之物,不可能是商人的东西。

其他同仁与徐义华博士一起观摩、讨论了《合集》22073、22075两片可能与祭祀上帝有关材料,大家一致认为其中的image字不能释为“帝”。且这两片为非王卜辞,又云“禦于image”,不可能是王室祭祀上帝的记录。

徐义华博士的第二题目是“对甲骨分期断代的几点思考”。他认为在目前的断代框架中,卜辞分布不均,各期数量、用甲用骨在数目上均有很大差别,且周祭制度仅存在于二、五期,似有断裂。而目前甲骨分期断代研究方面,五期说在理论创新上处于停滞状态,两系说在研究的具体操作上也有难题,新旧说阵营在学术讨论方面互有回避,同时双方的断代标准都未超越董作宾先生的十条标准。徐义华提出,在甲骨分期断代领域,可加强占卜权的研究、命名制度(人名)的研究、用骨制度的研究、卜刻制度的研究、字体的研究、钻凿形态的研究、卜辞语法断代的研究,并加强与自然科学合作、全面整理甲骨出土坑位和地层关系。他认为目前最可行的是,加强卜、刻制度的研究,及整坑甲骨的研究。

宋镇豪先生肯定徐义华对甲骨分期断代的理论反思。他指出甲骨分期断代工作是一个从甲骨发现以来,持续不断开展地科学研究,董作宾、陈梦家先生曾在该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这项工作应尊重考古学规律,并有待新材料的促进。

推荐阅读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5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武汶
15 年 前

這個字的確不是“帝”字。有一例(合22075)第二橫畫稍短,我以前的看法,也許這個形體就是“下庚”,其稱名的方式與王卜辭“下乙”相仿。

武汶
15 年 前

補充一下,王先生談到的這兩版都是午組卜辭。午組卜辭也見有“下乙”的名稱,而且有的“下乙”之“下”,就刻成幾近等長的兩橫(如合22044=乙5327右前甲之一例)。因此,無論是22075還是22073的兩個形體,就都可以釋為“下庚”,是午組獨特的先人稱謂。

15 年 前

多谢武汶兄的提示,我也觉得是合文,但草率地想是否“二庚”,还是“下庚”较为合理。

武汶
15 年 前

@ibuffalo
僅是自己的一點想法,估計徐先生及研究室各位先生也許已經考慮到了這種釋讀。從午組卜辭的契刻習慣來看,當作“下庚”合文是沒有障礙的。請多指教。

武汶
15 年 前

僅是自己的一點想法,估計徐先生及研究室各位先生也許已經考慮到了這種釋讀。從午組卜辭的契刻習慣來看,當作“下庚”合文是沒有障礙的。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