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辞占辞“答非所问”的探讨【秦鸿雁】
关于命辞占辞“答非所问”的探讨
秦鸿雁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硕士生)
(1)甲午卜,亘贞:翌乙未易日?王占曰:“有求(咎),丙其有来艰。”三日丙申,允有来艰自东,画[告]曰兒⧄
反面有两条刻辞:
(2)乙未宜,允易[日]。
(3)之日二有来艰,乃 史⧄灷亦杀[1]⧄
合1075正 合1075反
刘源先生用合1075反的刮削痕迹证明(1)辞中“有求(咎),丙其有来艰”不是“甲午卜,亘贞:翌乙未易日”的占辞,其对应的命辞“其有来艰”在反面,已经被刮去[2]。李松儒、方稚松二位先生分别指出“其有来艰”上方还有“王占曰”、“丙”,被刮削掉的部分当是占辞。[3]方稚松先生进一步指出反面的(3)辞是接在正面(1)辞“三日丙申,允有来艰自东”句之后的,属于整条卜辞的验辞部分。此说可从。
针对(1)辞中命辞问天气,占辞、验辞说“有求(咎)”的现象,方稚松先生认为是误刻——“翻检了甲骨文中和气象有关的刻辞辞例,未见有命辞问天气而占辞内容与天气无关的其他例子”,“怀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也与刻手迻录时抄串行有关,很可能前辞、命辞与占辞、验辞非同一占卜内容”——并且提出骨面反面(2)辞“乙未宜,允易[日]”才是“翌乙未易日”真正的验辞。
我们不赞同误刻一说。整条卜辞都用加粗醒目的方式刻写,文字风格相同,干支相应,浑然一体。加粗醒目的卜辞,往往是重要占卜事件,误刻的可能性很小。笔者也读到一条卜辞:
(4)戊辰[卜],古(反面)贞:易日?(正面)王占曰:“有求(咎)。其⧄(反面) 合13151正反,宾组
正是命辞问天象,占辞说“有求(咎)”,可作误刻说的一个反例。
方稚松先生认为“乙未宜,允易日”是“翌乙未易日”的验辞,这一观点是可取的。据此条验辞,可还原命辞“翌乙未易日”为“翌乙未宜,易日”。类似的简省亦见于合6037正,命辞“翌庚申我伐,易日”的对贞形式是“翌庚申不其易日”。
卜辞中天象和“有求(咎)”的关系并不疏远。下面是几条跟祭祀有关的卜辞:
(5)己丑卜,宾贞:翌乙未登黍于祖乙?[王]占曰:有求(咎),[不]其雨。六日甲午夕月有食。乙未酒,多工率遭遣。 合11484,宾组
(6)贞:翌乙卯 我雍,伐于廰?贞:翌乙卯勿 我雍,伐于廰?(正面)王占曰: , ,隹有求(咎),亡⧄?(反面)乙卯允 ,明阴。(正面)
合721正反,宾组
(7)丙申卜,殼贞:来乙巳 下乙?王占曰: ,隹有求(咎),其有戠。乙巳 ,明雨,伐既雨,咸伐亦雨,杀卯鸟星(晴)[4]。(正面)乙巳夕有戠于西。(反面) 合11497正反,宾组
(8)[戊]子卜,[殼]贞:王令⧄河,沉三牛,燎三牛,卯五牛?[戊] [子]卜,殼贞:[王]勿令⧄河?二月。王占曰:丁其雨。九日丁酉允雨。
合12948正,宾组
(9)丙午卜,争贞:来甲寅 大甲。(正面)九日甲寅,不 ,雨。(反面)
合11497正反,宾组
以上各辞,命辞均卜问祭祀事宜,未问及天象如何,对应的占辞、验辞却不乏天象的内容。(5)(6)(7)辞,占辞的“求(咎)”分别与验辞中的“月有食”“阴”“雨”对应,说明祭祀时天象不好就是咎祸。(8)(9)辞,占辞、验辞不提“求(咎)”,只用“雨”来说明预测的结论和最终的情况。天象是关系到祭祀是否吉祥、顺利的重要因素。故而,卜问“翌乙未宜,易日”相当于卜问“翌乙未宜,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看似单线条的命辞,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卜问者会将多种因素纳入考量,占辞也随之有了一定的延申:
(10)癸卯卜,古贞:王于稻[5]侯受稻年?十三月。癸卯卜,古贞:王 (勿)于稻囗侯⧄受⧄年?王占曰:吉,我受稻年。丁其雨,吉。其隹乙雨,引吉。
醉古集344,宾组
(11)贞:妇 娩, ?妇 娩,不其 ?(正面)王占曰:其隹甲娩, 。其隹乙有求(咎)。其隹丙寅不吉。其乙卯吉。(反面)
合14022正反,宾组
以上两辞,命辞只问是否“受年”、分娩是否顺利,没有问及干支,占辞中却有对多个干支的占断。占辞展示出来的内容远多于命辞字面的内容,说明命辞多简省。实际卜问过的细节内容,有一些可见,如合16131正“贞:翌癸丑其雨”“翌甲寅其雨”,合116正“其于六月娩”“贞:今五月娩”,有一些则不可见,或卜而未刻,或蕴含于总括性的命辞中,只能靠后面的占辞、验辞推知一二。
(1)辞,合1075,命辞问乙未宜祭,占辞却说丙日有咎。(5)辞,合11484,命辞问乙未登黍,验辞不光记录了乙未日的咎,连甲午日的月食也记上了。这些与乙未祭祀无关,看似都“超纲”了。若从命辞的简省和总括性上考虑,也就不难理解了:乙未后一天是丙日,前一天是甲午,时间上紧挨着焦点事件的咎祸,也在卜问者的关注范围内。
综上,我们认为合1075的占辞、验辞和命辞是对应无误的,完整的卜辞如下:
合1075正 合1075反
甲午卜,亘贞:翌乙未易日?王占曰:“有求(咎),丙其有来艰。”(正面)乙未宜,允易[日]。(反面)三日丙申,允有来艰自东,画[告]曰兒⧄(正面)之日二有来艰,乃 史⧄灷亦杀⧄(反面)
为什么验辞分刻三处,“三日丙申”句和命辞、占辞一起加粗刻写,其前的“乙未宜”句,其后的“之日二有来艰”句,分别刻在骨版的反面?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占辞应验的时间很特殊,二是字数多,刻写空间不足。
合1075卜辞是在甲午卜问乙未祭祀的天气,占辞“有咎,丙其有来艰”。第二天乙未祭祀天气晴朗,商王占断之辞尚未应验,故“乙未宜,允易日”没有刻在占辞后,刻到了骨版反面的对应位置。第三天丙申,占辞应验,故“三日丙申”句刻于占辞之后,又因文字太多,右侧又刻有“不 鼄”等辞,后面的文字只能改换布局,分布于右下角。最后,骨版正面空间不足,“之日二有来艰”句只能刻于骨版反面。
综上,命辞与占辞内容不对应,需要在辞例上多方考察后再定性,不能因字面上的“答非所问”而视为误刻。
附记:本文承蒙王蕴智、孙亚冰、门艺诸位先生提供宝贵意见,对我启发很大,也避免了一些错误。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 从陈剑释,见陈剑:《试说甲骨文的“杀”字》,《古文字研究》第29辑,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9-19页。 ↑
- 刘源:《读<合集>1075——兼谈早期甲骨拓本的优缺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14年11月14日。 ↑
- 李松儒:《介绍两片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甲骨》,《第五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6-50页;方稚松:《由一类特殊的占辞刻写现象谈甲骨刻辞的重刻——从<合集>1075中的刮刻谈起》,《文献》,2021年第1期,第4-18页。 ↑
- “鸟星”从李学勤释,见李学勤:《论殷墟卜辞的“星”》,《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第89-90页;《续说“鸟星”》,《夏商周年代学札记》,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5-66页。 ↑
- 从黍从水之字,取郭旭东、黄锡全的观点,释为“稻”。郭旭东:《论甲骨卜辞中的“稻”字》,2006年第6期,第46-49页。黄锡全:《甲骨文中究竟有没有“稻”字》,出土文献,2022年第4期,第34-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