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原武進文獻徵集社甲骨”復原三則

《上博》“原武進文獻徵集社甲骨”復原三則

山西 太原 梁鵬飛

“原武進文獻徵集社的一批甲骨多屬王懿榮、劉鐵雲舊藏”[1]。“鐵雲死,藏龜千餘片為其中表卞翁子休所得。丙辰歲冬,卞翁售與哈同花園。”[2] 1917年請王國維選收六五五片編撰《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3],並逐片詳加考釋。“對日抗戰期間,這批材料,先賣給上海武進同鄉會,後歸誠明文學院所藏”[4]。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780片(藏品號17647)[5]。這批甲骨還有一部分散落它處:

  1. 郭若愚→慶雲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55片。
  2. 徐夢華→上海博物館徵集徐夢華舊藏甲骨8片[6]
  3. 徐夢華→中國國家博物館55片。
  4. 孔德4片→上海博物館。

①戩08.14=上博2426.110=續1.45.06=合集23065(歷拓09195);

②殷拾08.03=上博2426.251不全=續2.02.05不全=合集25140不全(歷拓9778);

③殷拾08.07=上博2426.252=合集25373(歷拓9782);

④殷拾19.03=上博2426.284;

⑤上博2426.405+上博17647.658[7]=戩26.08(朱戩[8]26.08、續5.16.7不全)=合05525(歷拓9387[9]補合)。《合集來源表》合05525著拓號為“戩26.8(不全)”,選定號為“歷拓9387補合”,但不知何故“合05525”缺失“戩26.08”下半部分,應當只是選用了“歷拓9387”並未進行“補合”。

原孔德研究所藏甲骨(藏品號2426),主要來源是,“解放後,上海前文物管理委員會,得甲骨一五五五片,係戰後新出”[10]。這批甲骨本與戩壽堂無關,“戩08.14”等四片甲骨混入原因不明[11]

  1. 《戩》01.10、17.01、30.01、30.08、30.14、37.04、47.05等七片現藏不明。

筆者根據這一批甲骨遞藏線索,“按圖索驥”式查找過程中發現一些可以復原的現藏甲骨,多數已見發表,下列三則似未見發表:

第一則 朱戩09.16=上博17647.085+上博17647.484(橫置)

《朱戩》“屬於戩壽堂原藏甲骨尚未殘損時的早期佳拓之編集”[12],“乃戩壽堂收購甲骨前估人拓來之樣本”[13]。拓片可以看出,“朱戩09.16”施拓時,此版甲骨已經斷裂為三,《戩》施拓著錄分置於“戩19.09”和“戩09.16”,右下半無字部分沒有著錄,據《來源表》“合25592”將“戩19.09”和“戩09.16”綴合。此版甲骨著錄順序為:朱戩09.16→戩19.09+戩09.16(續3.34.03)→合25592→上博17647.085。

第二則 殷餘18.08(歷拓9685[14])=上博17647.600正+17647.638正(南誠47);殷餘04.01=上博17647.600反(補00159,歷拓9801)+17647.638反

第三則 朱戩05.07=上博17647.024+上博17647.522

拙文寫作過程中得到孫亞冰老師、葛亮先生悉心指導,在此謹致謝忱!文責作者自擔。

  1. 濮茅左:《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1月。序,第14頁。
  2. 陳振東:《殷契書錄》。轉引自《甲骨年表》第12頁。
  3. 王國維:上海倉聖明智大學《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哈同花園廣倉學宭印行,1917年5月。簡稱《戩》。
  4.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商務印書館,1951年3月,第23頁。
  5. 濮茅左:《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1月。簡稱:《上博》。
  6. 濮茅左:《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1月。序,第21頁。
  7. 李涵琪:《殷虛書契續編》復原二則。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1533.html。
  8. 宋鎮豪 朱德天:《雲間朱孔陽藏戩壽堂殷虛文字舊拓》線裝書局,2009年12月。簡稱:《朱戩》。
  9. 《來源表》合05525選定號“歷拓9387補合”。
  10.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商務印書館,1951年3月,第54頁。
  11. 2023年8月1日,筆者請教上博葛亮先生,葛亮先生親自查驗實物及入藏情況後惠知:“上博接管孔德研究所舊藏甲骨,與此類似落入《戩》的歷拓號段,還有:上博2426.134=摭續224=合集26683(歷拓9781)”
  12. 宋鎮豪 朱德天:《雲間朱孔陽藏戩壽堂殷虛文字舊拓》線裝書局,2009年12月,“序”第二頁。
  13. 宋鎮豪 朱德天:《雲間朱孔陽藏戩壽堂殷虛文字舊拓》線裝書局,2009年12月,第256頁。
  14. 孫亞冰老師《甲骨文集錦對重表》指出:“殷餘18.8比南誠47完整,南誠缺上部”。見:宋鎮豪 朱德天:《雲間朱孔陽藏戩壽堂殷虛文字舊拓》線裝書局,2009年12月,第633頁。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