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卜辭「三公父二」試釋(蔡哲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蔡哲茂
提要
《殷契粹編》第四〇六片(合27494):「丁巳卜:三公父二歲,叀(惠)羊。」當中的「三公」、「父二」過去有許多說法,其中「父二」,另有「二父」的辭例可証明即「祖己」、「祖庚」二人。至於「三公」究竟指哪三位先祖?陳夢家曾推測似指武丁前一世的陽甲、盤庚、小辛、小乙之中的三位。本文透過林宏明君的研究,認為歷組卜辭中的「三祖」即武丁卜辭的「三父」。賓組卜辭中的「三父」、「三介父」指的是武丁之庶父陽甲、盤庚、小辛三人,歷組卜辭的「三祖」亦是指此三人。「三公」應即廩辛、康丁時期,對其曾祖輩,也就是武丁的三介父(陽甲、盤庚、小辛)所具有的專門稱謂。武丁時代卜辭中所稱的「三父」、「三介父」,與歷組卜辭中祖庚、祖甲稱之為「三祖」,廩辛、康丁時期又稱之為「三公」,指的都是同一批先祖,其稱謂經三代而有三變。「三公父二」的祭祀,可能就是廩辛、康丁時藉由此種祭祀以籠絡其它旁系宗族,團結那些出自父己、父庚及陽甲、盤庚、小辛之後的王族族人。無名組卜辭中有于父庚、父己,然又接著占卜于「公」,可能也是此類祭祀。
————————————————————-
《殷契粹編》第四〇六片(合27494)郭沫若的釋文作:
考釋中又說:
「三父二」,殆是三二父,唯不知所指為誰。[1]
壹、歷來的釋文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釋為「巳卜三父下歲惟羊」,[2]《甲骨文校釋總集》釋為「□巳卜,三父下歲叀羊」,[3]而《甲骨文合集釋文》、[4]《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5]均釋為「□巳卜,三公父二歲叀羊」。各家釋文所缺之字據拓本可知為「丁」之殘文,「」字《摹釋總集》、《校釋總集》未釋出。而「三公父二」之「二」因下筆較短,《摹釋總集》、《校釋總集》均釋為「下」。
貳、「二父」的解釋
卜辭有「二父」。《甲骨文編‧合文》「二父條」指出:
明藏六三五廩辛康丁時卜辭稱祖己祖庚為二父。[6]
其說可信,不過明藏六三五,實為明藏六三四(南明634、明後2236)之誤。[7]崔恒昇在《簡明甲骨文詞典》應是引用《甲骨文編》的說法來解釋粹406:
父二,即二父。廩辛、康丁稱其祖己、祖庚為二父。[8]
《甲骨文編》引用的明後2236,今已綴入合27416中,其中「父己」、「父庚」條與「二父」相對稱,而鄭州大學劉風華博士又新綴同文例一組,她在〈甲骨新綴四組〉一文中,曾將合27433+合30787+合27496予以綴合,其釋文如下:
並指出:
《合集》27433+30787+27496三版相綴,它與《合集》27416、《輯佚》660版為同文卜辭。其中,《合集》27416為大骨版,內容較全面,包含了綴合版所有的內容,是綴合的重要依據,請參下圖。
無名組同文卜辭數量較少,三版同文者數量更少,包括這一版在內,我們共發現了兩組,即:①《合集》27433+30787+27496、《合集》27416、《輯佚》660版;②《合集》30325、30326和《合集》31079+《補编》9709(劉風華舊綴)。
第一組同文卜辭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合集》27433+30787+27496、《輯佚》660兩版屬於無一類,用左肩胛骨,《合集》27416屬於典型的無二類,用右肩胛骨。三版同文,且同時包含兩版無一、一版無二類的例子目前僅此一例。它有可能是探討商代卜法的珍貴線索。無名組無一、無二兩版同文的見有17例(請參考劉風華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鄭州大學)。[9]
卜辭「二父」確為父己、父庚,而粹406之「父二」亦當是「二父」的倒文,「二」字不能釋為「下」。
按無名組卜辭「父己」、「父庚」同版並見之例不少,而且祭祀「二父」時亦與「公」並見,如下引諸例:
馭釐
庚叀牛。 合27417
馭釐
于來日己。
其它祭祀多公或公的辭例如下:
辛亥貞:壬子ㄓ多公歲。
弜又于大歲卒。 《綴集》9(《綴集》318同文)
勺歲于多公。 合34296
公歲叀羊。 合27393
乙未卜:ㄓ于公。 屯南31
其又公父。 屯南75
公叀犬用 懷特1412
參、「三公」的推斷
「二父」已確知為父己、父庚,但「三公」所指的對象至今學界仍無定論。如屈萬里先生《甲編考釋》628說:
《粹編》538片有公字。同書404、405兩片,並有「多公」之語。406片又有「三公」之稱。404片辭云:「歲于多公?」《粹釋》以公為,引《說文》云:「,山間陷泥地,讀若沇州之沇。」(按:此本《鉤沈》說)且云:「在此與多后同例,蓋假借為君。」按:,金文中公字多如此作,當是公字。此蓋指先公而言。單言公者,蓋泛稱羣公;言多公,義亦猶是。惟三公之語,未知所指誰何耳。[10]
三公之稱,陳夢家有如下的推測:
此片若是康丁卜辭,則「父二」是祖庚、祖甲,「三公」之「公」作「」,應是「」字。它似指武丁前一世的陽甲、般庚、小辛、小乙中之三;此片若是武乙卜辭,則「父二」是廩辛、康丁,三公是祖己、祖庚、祖甲。屬於武乙的可能性較大。[11]
陳夢家指出三公似指武丁前一世的陽甲、盤庚、小辛、小乙誠屬卓識,邱德修在《殷契粹編考譯》中承襲陳夢家的推論,並引卜辭「三父」指陽甲、盤庚、小辛,「二父」指父己、父庚,對粹四〇六做出以下翻譯:
丁巳這一天卜問,殷王為三公(陽甲、盤庚、小辛)二父(祖己、祖庚)舉行歲合祭,只用一隻羊,可以嗎?[12]
肆、「三公父二」的推論
邱德修對三公父二的定義是正確的,但可惜的是並未做出完整的論證。要解決三公的問題,應從三父、三祖來討論。李學勤在〈論殷代親族制度〉中認為:
父:殷代的「父」只距舉稱者一世的男性親長。父的人數可以在一個以上,如武丁除父乙(小乙)外,還有三個父,即:
父甲、父庚、父辛 《後》上20,9
陽甲、父庚、父辛 《乙》7767
此三人合稱「三父」(《林》1, 5, 5),到武乙時稱為「三祖」(《合》336,與小乙對卜)。武丁四父中,小乙祀典特別隆崇,其他三父地位較低。如廩辛、康丁除父甲(祖甲)外,還有兩個父,即:
二父己父庚 《寧》1, 206
此二人合稱「二父」(《南明》二見),祀典也不如祖甲隆崇。由此可知,在父數多於一個時,諸父並不是平等的。[13]
裘錫圭認為從嫡庶的觀念將卜辭的「帝丁」指「武丁」、「帝甲」指祖甲,又從卜辭「帝」與「介」相對來看,「三父」又可作「三介父」。並引合2348「ㄓ犬于三介父,卯羊」與合14412「貞:ㄓ犬于三父,卯羊」文例相同,認為:
這是三父即三介父的確證。武丁卜辭的三父,指武丁生父小乙之兄陽甲、盤庚、小辛三王。他們都是旁系,所以稱為介父。商人所說的「帝」「介」,跟周人說的「嫡」「庶」其意義顯然是很相近的。[14]
林宏明君所綴合之合930、合14019、合15127與乙4496,[15]與「三父」有關的卜辭見下:
貞:禦于三父三伐。
並於《醉古集》考釋中認為:
本組正面內容有兩大類,一類是商王有不順,所以向「陽甲、盤庚及小辛」三父舉行禳除的禦祭。[16]
林宏明君另外綴合合2117正、合17231、乙補6595,[17]該版雖未見「三父」,但見父甲、父庚、父辛:
《醉古集》考釋中說:
背面卜辭應是為禳除王疾而向除了小乙外的武丁的三父「陽甲、盤庚、小辛」舉行禦祭的內容。[18]
林宏明君在其博士論文《小屯南地甲骨研究》中認為歷組卜辭中的「三祖」即武丁卜辭的「三父」:
合27179,舊著錄於輔仁63,拓影較合集所收為全:
合27372,舊著錄於輔仁62:
卜辭中商王將死去的父王稱為「帝」,第二期稱父武丁為「帝丁」,合27372島邦男以為是第四期,指帝丁是武乙稱康丁。《甲骨文合集》的編者認為合27179和27372是屬於第三期,並沒有同意島邦男的看法。傳統的第三期是指廩辛、康丁卜辭,可是廩、康當過商王的父輩沒有廟號為丁的,所以27372有「帝丁」,表明這兩版的時代並不屬於廩、康時期。合27179的「三祖」在殷世系中,只有兩種合理的可能:祖庚祖甲稱「陽甲、盤庚、小辛」或武乙稱「祖己、祖庚、祖甲」。合集從字體分類以為不屬第四期,也就是三祖並非「祖己、祖庚、祖甲」。
根據後來學者對於卜辭字體分類的細緻研究,這兩版卜辭字體風格是介於「歷組」與「無名組」之間的「歷無名間組」,其時代上及祖甲之世,所以這裡的「帝丁」是祖甲稱武丁。合27179的「三祖」是祖甲對「陽甲、盤庚、小辛」三位旁系祖父的集合稱呼,和武丁有時合稱他們為「三父」是一致的(詳下)。「三祖」又見於合32690(明後2526):
不冓雨。
及左肩胛骨合32617(甲釋30=甲627+689)〔歷二〕:
甲辰貞:歲于小乙。
弜又。
二牢。
三牢。
弜至于三祖。
甲辰日卜問祭祀小乙要不要延及「三祖」,這裡的「三祖」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認為是武乙稱「祖己、祖庚、祖甲」,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從之。
筆者以為這裡的釋讀要考慮首刻卜辭、領句和附屬卜辭的關係,不能將「弜至于三祖」單獨解釋,這一辭的下方有一個兆序二,可能表示其左方有已殘去的「弜至于三祖」之領句的卜辭(也有可能根本未刻)。這一版的首刻卜辭是「甲辰貞:歲于小乙」是先從正面卜問是否對小乙舉行侑歲的祭祀,然後從反面對貞卜問(弜又),顯然結果是要舉行,所以接著問用牲數,最後再是否「至于三祖」,「三祖」顯然和歷無名間組的合27179一樣是指「陽甲、盤庚、小辛」,只是時王是祖庚而已。[19]
賓組卜辭中的「三父」、「三介父」指的是武丁之庶父陽甲、盤庚、小辛三人,歷組卜辭的「三祖」亦是指此三人。粹406之「三公」與「二父」並舉,既已知「二父」為父己、父庚,是祖庚之子廩辛、康丁時代對庶父的稱呼,那麼「三公」應該也是對旁系先王的尊稱,很可能就是武丁時的「三父」、「三介父」和歷組卜辭的「三祖」也就是指陽甲、盤庚、小辛三位旁系先王。這「三公」與「二父」五位都是旁系先王,但由於世系之不同,一稱「父」,一稱「公」而已。
結論
《通典‧職官》對各朝代「三公」的官銜名稱皆有確指,但對商代以前卻無定稱:
夏、商以前,云天子無爵,三公無官;周以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漢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三公;後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墨子‧尚賢》亦有伊尹、傅說擔任三公的紀錄:
昔伊尹為莘氏女師僕,使為庖人,湯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說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帶索,庸築於傅巖之城,武丁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
所謂伊尹、傅說立為三公,應該是行政官員中的較高甚至是最高者,與甲骨文之三公不同。甲骨文「三公」、「公」、「二父」連用,則卜辭之「三公」顯非人臣。所謂「公」與「多公」或「三公」,應是世系較遠之先王。如果說以廩辛、康丁卜辭看,三公是指曾祖輩的旁系三位先王,也許最初「公」或「多公」的意義和後世「先公先王」意義不同。但由於「三公父二」僅此一條,也許可待將來新出材料加以論証。如本文前述,殷人稱「公」幾乎是已逝世之先祖,而至周代一變而為生稱謚稱兼通,如「周公」、「召公」、「榮公」、「畢公」與「憲公」、「靜公」、「幽公」之屬。
三公與三父等卜辭稱謂問題,已經有許多學者探討過,過去李學勤就已經指出卜辭中三父與三祖之間的沿革關係。經過林宏明君的討論已可確定無疑。本人認為,「三公」應即廩辛、康丁時期,對其曾祖輩,也就是武丁的三介父(陽甲、盤庚、小辛)所具有的專門稱謂。武丁時代卜辭中所稱的「三父」、「三介父」,與歷組卜辭中祖庚、祖甲稱之為三祖,廩辛、康丁時期又稱之為「三公」,指的都是同一批先祖,其稱謂經三代而有三變,這樣的變化過程,或許有待更多出土史料進一步佐證。合27417于父庚、父己,然又接著占卜「于公」,前舉屈翼鵬先生《甲編考釋》指出「單言公者蓋泛稱」,公顯然是複數,而非一人,很可能指的就是「三公」。而且《屯南》75中「其又公父」中「公父」連稱,更可說明「三公父二」的意義。據此,武丁的三父:陽甲、盤庚、小辛,往後延續到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時代就有從父、祖至於公的稱呼的不同,其沿革如下表。
陽甲、盤庚、小辛 | ||
商王 | 著錄 | 稱謂 |
武丁 | 《醉古集》第87+乙4496(賓組)合14412(賓組) | 三父 |
合2348(賓組) | 三介父 | |
祖庚、祖甲 | 合27179(歷無名間組)合32617、32690(歷組) | 三祖 |
廩辛、康丁 | 合27494(無名組) | 三公 |
這三位先公都是武丁之父小乙的兄長,相對於小乙一脈的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這三位先公都算是旁系的先王。武丁時代稱三個伯父為三父或三介父,對他們合而祭祀,但對小乙則另祭,這是一種尊禰現象。到歷組卜辭,即祖庚、祖甲時代將其父王武丁稱為父丁,親祖父還是稱為小乙,都是特別另外祭祀的;而非小乙一脈的陽甲、盤庚、小辛則合併一起祭祀稱之為三祖。至廩辛、康丁時期為這些比祖輩更高的旁系先王提出了稱號「三公」。「三公父二」一起祭祀並列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廩辛、康丁時為了籠絡其它旁系宗族,藉由祭祀三公父二來團結那些出自父己、父庚及陽甲、盤庚、小辛之後的王族族人。
附圖
(原载于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何志华、冯胜利主编《承继与拓新:汉语语言文字学研究》,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12月。)
[1] 郭沫若:《殷契粹編》(北京:中國科學院考古所,1965年),頁469。
[2]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九冊,頁612。
[3] 曹錦炎、沈建華編:《甲骨文校釋總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九冊,頁3101。
[4]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第三冊,頁1368。
[5] 陳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北京:綫裝書局,2010年),第九冊,頁2464。
[6]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579。
[7] 此片已綴入合27416中。
[8] 崔恒昇:《簡明甲骨文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頁121
[9] 劉風華:〈甲骨新綴四組〉,發表於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09年2月11日)
[10] 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年),頁99。
[11]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頁494。
[12] 邱德修:《殷契粹編考釋》(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頁953-956。
[13] 收入李學勤:《李學勤早期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頁74。
[14] 裘錫圭:〈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頁300-301。
[15] 合930+合14019+合15127即《醉古集》第87組,後林宏明於2011年6月6日又加綴乙4496,見先秦史研究室網站:〈甲骨新綴第238例〉,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75.html(2012.9.27)
[16] 林宏明:《醉古集‧釋文及考釋》(台北:萬卷樓,2011年),頁105。
[17] 《醉古集》第99組。
[18] 林宏明:《醉古集‧釋文及考釋》,頁108
[19] 林宏明:《小屯南地甲骨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6月),頁323-324。附帶一提,近來曹定雲在「商代與上古中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歷組卜辭「小乙」、「父丁」稱謂及其相關問題──揭示歷組卜辭時代之確證〉一文中仍堅持歷祖卜辭中的三祖是「祖己」、「祖庚」、「祖甲」,這個問題在林文中已經辨明所謂三祖並非曹文所說「祖己」、「祖庚」、「祖甲」。
【文章下載】
文檔已更新,請重新下載。
上博46476(813页)有“多公”之称,为历组卜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