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夏商西周思想史论坛在北京举行【转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年11月24日 14:39  作者:曾江 赵徐州 袁柳

首届夏商西周思想史论坛在京举行 会议主办方供图 

日前(本网按:2017年11月11~12日),首届夏商西周思想史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20余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展开研讨。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刘源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王震中研究员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华思想通史·夏商西周卷》的撰写思路和工作进度。《中华思想通史》自2014年正式启动,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的大型学术文化工程。

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第一场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徐义华研究员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晁福林教授肯定了《中华思想通史·夏商西周卷》的前期工作,提出应注意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镇豪研究员对项目表示支持,建议重视对礼制以外的社会风俗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介绍了自己对甲骨文中所见的时空观念的研究,建言项目组关注甲骨学者有关车马、宫室、园囿、丧葬制度的新成果,并关注花东卜辞中有关家族、宗法的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研究员提出三代思想史的三个主要方面:哲学观,即中庸和合;政治观,即礼乐思想;人文观,即天人合一。他建议,三代思想史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撰写思想史避免写成文化史、社会生活史。要注意社会形态的表述,行文注意使用中性词语。

南开大学赵伯雄教授认为,夏代是否存在、具体情况如何,学界尚在探讨,不主张突出写夏代思想史。在整体写法上,注意宜粗不宜细。要注意制度不等于思想,礼制、礼治也有区分,“礼制思想”这个术语需要斟酌。他强调,思想史的支点是概念、范畴,如德、礼、五行、天命,等等。此外,要准确说明古文献词语的本义。

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第二场讨论由河南大学曹建墩副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赵平安教授重点介绍清华简中的思想史料及其时代层次,指出《保训》《厚父》等篇中均有丰富、重要的思想史材料。夏商西周思想史可采取溯源的方式撰写,要重视语言学和字源学的研究,在写作中避免写冒、写偏。整体结构方面,不必苛求系统完备;具体章节方面,根据材料,能细就细。

天津师范大学杜勇教授赞同从社会史角度撰写思想史,对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可采取不即不离的做法。撰写夏商西周思想史,应兼顾综合性与研究性,要述、要考。以礼为线,要有轻有重、有详有略。要处理好社会史、思想史的关系。材料方面,要注意文献中有关神话的记载,以及清华简等战国材料反映的西周思想,区分古文字材料中的有意史料(金文)与无意史料(卜辞)。项目还要考虑为现实服务,注意提炼具有永恒魅力的思想,如《厚父》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南开大学张荣明教授指出,夏商西周思想史研究,要理清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以社会史为基础的思想史更为扎实;要注意思想史与历史学的关系,狭义思想是思想家的知识、经验、学说,广义的思想是从历史中抽象出来。在史料方面,重复利用不可避免,但要合理。在研究中,要重视“五帝”时代,以及商周之际的思想变化。

北京大学董珊教授认为,“精气”是三代思想的核心,他讨论了三个相关问题:天命与德配、占卜的理论与实践、庸器。他赞同裘锡圭先生提出的德为精气说,指出,受天命,即天选择符合其精气者,以德配天反映了匹配思想,这一点贯穿于君臣、夫妇、父子、阴阳、魂魄等配对观念。三代占卜,龟骨蓍草均有精气,可透露鬼神的预测,据占卜可思考当时的宇宙模型。《洪范》所载占卜,反映了政治民主。“庸器”之“庸”,可从朱凤瀚先生提出的功庸说,凡田猎、战争的战利品,均可视为庸器,从中可了解思想之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严志斌研究员肯定了项目组撰写的提纲和资料长编。他强调要注意最新考古材料和学术观点,如殷墟西区墓地,是居葬合一,而不是聚族而葬的典型材料,殷墟布局如王震中先生所概括,是大杂居、小聚居。

南开大学蒋玉斌副教授强调思想史研究过程,利用古文字材料要做到精、准,他举出合集21387+20835+乙477一组缀合为例,指出其中的“帝虎”与“帝秋(螽)”、“帝风”类似,意思是通过祭祀平息虎患,该版的“虎”(上夕下网),是说捕虎,从夕从网之字,与表示捕猎的疋字经常连用。故此版材料不能证明,虎为星宿或为殷人保护神等诸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岳洪彬研究员指出三代思想史研究,文献少,而考古材料丰富。考古材料要用最新成果、最新看法,如殷墟没有典型的族墓地材料,是居葬合一。考古材料的使用,要注意解读思想,如殷墟王陵的腰坑往往挖到地下水,可能与黄泉思想有关;大型灰坑乱葬人骨,可能与防治传染病的卫生思想有关;城址布局也反映当时的思想观念。

第三场讨论由河北大学耿超副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陈絜教授认为,夏商西周思想史项目很有意义,但难做,主要是材料少。至于研究什么,应注意以下几点:民间信仰和习俗的研究,如庶民心态,金文嘏词反映的生死观;周代人名,包括女名反映的观念;德、孝、敬、天命等观念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搜集材料;美术考古的成果要利用,如器物组合、墓向等。关于一些具体材料问题,甲骨分期使用组类即可;小子是分族之长的说法可商;卜辞中的多女是误解,即妇姼;引用“六经”最好使用十三经注疏版本。此外,商周天命观的主要区分在于“德”,而科技思想的说法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涛副研究员谈考古学视野下的早期都邑营建思想,他强调思想史难做,利用考古材料,要从见物、见人到见思想,研究提升到哲学化、思想化,很不容易。他结合陶寺、二里头等遗址的考古材料,归纳早期都邑营建思想有四点:从因地制宜走向大型盆地和广阔平原;以王权为核心;以礼制为特质;体现出和合、务实和传承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晁天义副编审指出,近十年是先秦思想史研究的瓶颈期,需要突破和创新,夏商西周思想史研究要抓住三代思想史的特质,不能写成哲学史,也不能照搬西方思想史。王国维提出商周之变,侯外庐提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都是抓住中国思想的特质。“礼”的确是三代思想的核心。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在思想史写作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战国礼书与考古、古文字材料对应问题,要重视人类学材料、方法和观点。关于写作提纲可补充,比如:经济思想(商业思想)、军事思想、生死观、神话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徐义华研究员介绍了自己对天下观、王权、社会形态、平民思想的思考。他认为,天下观主要有血缘认同、地缘认同、神灵认同、等级认同四个方面。王权思想可从合理性、来源性去研究。三代社会形态的关键是邦、族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探讨邦、族两元制的程度。平民思想可从风俗着手,研究其鬼神、生死、禳祓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泽文副研究员介绍了研究月相、西周历法、农政思想的计划。他认为应重点研究,商周历法的关系,西周历法的特点,并注意与西方古代历法的比较。

河南大学曹建墩副教授认为,三代的礼是文明进步的体现,以中原文明为核心,是高度发达的思想意识形态。研究三代之礼,重点讨论人神、人际关系,综合利用考古与古文字材料。礼的体系,包括治、仪、观念三个层面,要兼顾仪式、礼器的研究。在观念层面,要重视威仪、文德的社会功用。

第四场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泽文副研究员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王子扬副教授从五个方面讨论了殷墟甲骨卜辞反映的军事战术战略思想,一是立于某地反映的军事布署思想,二是从某行(道路)反映的做战路线思想,三是先、启、左中右、陷某位反映的战术配合思想,四是伏击反映的战术思想,五是攻城思想。

河北大学耿超副教授解释了社会形态部分使用殷墟西区族墓地资料的原因,期待新材料、新观点早日发表。她关注殷墟青铜工具比重的研究,不局限于以石制工具为主的预设观点。她表示,在婚姻思想方面,以夫妇二位一体思想为主线,会加强对女名、吉语、多子多孙观念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刘源研究员主张从商周社会结构角度研究思想史,指出商周贵族社会结构中子、亚、伯的重要地位。商代思想史研究,应注意个体、家族、王朝几个层面。西周思想史研究,应注意天子对王土、王臣的控制机制。春秋思想史,应注意大夫崛起、政治联姻的影响。孔子思想对旧秩序的继承,主要在于礼,对新秩序的期待,主要在于仁。

经过四场专业学术讨论,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交流了夏商西周思想史研究的观点。王震中研究员总结了与会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课题组将进一步推进《中华思想通史·夏商西周卷》学术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曾江 赵徐州 通讯员:袁柳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